內地一名男子在阿里資產拍賣平台以1101元人民幣(約1192港元)的價格,成功競投得一輛保時捷房車,在交付了服務費和交易佣金後,卻被通知「由於拍賣價格低於市場價,車輛無法交付」。
內媒報道,林先生10月24日於阿里資產拍賣平台看到一輛保時捷Cayenne3.2L房車,拍賣價格為1101元人民幣(下同)。他長期關注此類拍賣信息,意識到機會難得,於是沒有猶豫即投下汽車,並按時支付了服務費11元及77元交易佣金。
林先生的交易訂單於10月24日19時12分生成,拍賣信息顯示,這是一輛2009年上牌的自動波保時捷Cayenne3.2L房車,車輛所在地為山東,性質為非運營車輛。拍賣方為四川明和拍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明和」)。據相關交易憑證顯示,10月24日19時拍賣結束,系統提示其成功「競得標的物,費用合計1189.08元」。
林先生10月25日上午和四川明和公司對接,對方一位負責人表示,會對具體情況進行核實,但之後打電話卻再聯繫不上。當日11時39分,林先生突然收到保證金被退回的通知,阿里平台上也顯示「交易未履行」。10月27日17時,阿里拍賣人員電話回覆稱,由於拍賣價格低於市場價,車輛無法交付。
林先生表示,這一解釋他不能接受。根據阿里拍賣平台頁面顯示,競買公告中規定的競價方式為「該標的物無保留價,若一人報名,出價並領先至倒計時結束,就表示競拍成功。」
林先生認為,拍賣公司的行為違背了競拍中「公開、公平、公正、誠實守信」的原則。自己的拍賣行為具有法律效力,而拍賣公司需要對自己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10月30日,平台方向林先生表示願意賠付5000元的違約金,但林先生並不接受。如若對方無法履行合同規定,他將會通過訴訟程序來追討相關賠償。
至於違約賠償標準,林先生指競買公告與競買須知規定了,由於買家行為違規可以取消交易的情況,沒有提及拍賣方以及委托方違約相關事項。11月3日上午,林先生指拍賣公司還是不接電話,這兩天和平台的溝通也停滯了,現在再聯繫也無法解決問題,自己肯定會走司法程序維權。林先生透露,目前他正與律師正在整理相關材料,如果拍賣公司在本周內依然拒絕溝通,預計下周就會提起訴訟。
內媒11月5日嘗試聯絡四川明和公司一位負責人,該負責人接聽電話並在確認了記者身份之後,只「哦」了一聲,就掛斷了電話。此後,該電話再無人接聽。
林先生這種情況此前已經發生過,不久前,長沙張先生花費1元錢拍得估價約12萬元的進口平治二手車,拍賣公司同樣要求違約,但在輿論的壓力下,平台介入,保障了交易的進行。林先生認為,這種將高價商品標注為超低價起拍的情況,多數是商家為增加店舖或品牌的曝光度故意為之。
記者:Kit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