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等內房公司的債務危機,成為2021年中國的焦點問題之一,雖然危機有所放緩,但2022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面臨的處境可能持續嚴峻。國際評等機構惠譽最新報告指出,若內地房價持續下跌,最極端的情形之下,約有三分一接受評級的開發商,會陷入現金短缺的財務危機。
內地房屋銷售已連續第5個月下降
目前內地住宅銷售量與購房信心一同暴跌,11月房屋銷售較去年同期下跌16.31%,連續第5個月下降。《路透社》換內地新樓價格年減0.3%,為2015年2月以來的最大跌幅。惠譽則在報告中表示,在住宅銷售下降30%的最嚴重情況下,其40家評級內地地產商中有約三分一,即有12間可能會出現負現金流,即使是下跌15%,仍有5間企業的現金流會出問題。
雖然中國當局逐步放寬貸款政策,更鼓勵民間企業收購部分企業的在建項目,藉此化解經濟風險。但惠譽的報告仍指出,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今年仍然面臨現金短缺造成的流動性風險。報告指,內地房地產開發商今年將面臨更多的債券到期,隨著債務危機的展開,人們也開始懷疑開發商負債的真實規模,以及業者經營缺乏透明度。
內房於過去披露的數據令人產生懷疑
惠譽同時也對內房「缺乏透明度」的情況作警示,指過去幾個月中國開發商的不良信貸事件,令人對於過去披露的數據產生懷疑。隱藏的負債包含「未披露的負債」、「來自聯營或關聯公司的一些擔保借貸」等,而這類借貸令房企資金流動性緊張的情況更為複雜,尤其是那些有大量債券即將到期的低評等開發商。惠譽更指,信用評級B級和B級以下的發展商,明年面臨償還境外債的壓力會較今年更大。
記者:Kit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