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擬引大灣區醫生來港
蔡堅、凌霄志:需時融合

醫管局擬引大灣區醫生來港
 蔡堅、凌霄志:需時融合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指公院人手流失嚴重,情況令人擔憂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公院醫護過去一年流失率高,為紓緩人手緊張,醫管局擬今年下半年內推出「大灣區醫生交流計劃」,冀於大灣區三甲醫院引入有經驗的內地醫生到本港公院服務,首批料招聘5至10人。醫學會會長蔡堅與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凌霄志異口同聲表示,此舉有助紓緩本地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但認為兩地醫護需要時間融合。

過去一年逾3,000醫護離職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昨在醫管局大會後指,截至今年4月,過去一年約有500名醫生及2,600名護士離職,流失率分別達7.9%和9.5%,情況「令人非常擔憂」;離職主因為移民、轉職到私營醫療系統或暫時休息。為解決問題,有關方面已多管齊下,早前將退休年齡上調至65歲,成功令960名醫護及專職醫療人員留任;另266名原定本年度退休的醫護亦答應留任,佔退休者的78%和51%。昨又通過「員工低息置業貸款計劃」,入職滿3年且享房屋福利員工,最多可借600萬元買樓,還款期最長20年,還款利率為1厘,最快年底接受申請。當然還有引入海外醫生認可醫學資格制度,吸引各地醫生來港執業。

採輪替制 逗留時間約一年

醫管局最新計劃下半年內推出「大灣區醫生交流計劃」,冀於大灣區三甲醫院引入有經驗水準的內地醫生,首批冀招聘5至10名西醫到本港公院服務,待遇與本港醫生相若,現正與廣東省衞健委磋商,冀內地能作推薦,尤其曾援港抗疫、較熟悉本港運作的醫生。范鴻齡透露有關計劃料將採輪替制,每人在港逗留不超過一年,並指聘用內地醫生要符合兩地法規,且需經醫委會審批有限度註冊,亦與海外醫生認可醫學資格制度無衝突。他又指首批來港醫生人數少,可慢慢磨合,未來不排除再聘內地中醫及其他職系人員,惟先決條件是不影響優先招聘本地醫護、培訓及升遷機會。

對此,蔡堅指現時內地醫生透過「有限度註冊」來港執業或學習,申請幾乎沒有被醫委會否決,因此相信大灣區醫院醫生也一樣獲批,有助紓緩本地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但認為兩地醫護需要時間融合,對於引入中醫和護士,他認為只要依循正常做法,相信不會有大問題。至於凌霄志則指,醫管局稱計劃屬暫時性,目的是為「交流經驗」,目前只能期待及信任醫委會能把關,促請局方要確保新聘內地醫生為編制的額外人員,不影響本地醫生招聘及培訓。至於兩地使用語言不同問題,他指改變現有公院電腦系統不切實際,認為內地醫生來港若純為交流,應學習熟悉本港系統。

編輯:CLO

閱讀更多:

林鄭:民生方面交出不錯成績表稱本屆政府解決很多議而不決問題

第2批海外認可醫學資格名單內地大學首入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