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消費者憂收集過多資料
消委會:近半人停止網購

7成消費者憂收集過多資料
 消委會:近半人停止網購 消委會指不少受訪者熱衷網購,但對AI熟悉程度仍低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消委會就消費者對網購的人工智能(AI)及私隱保障的看法和習慣進行調查,發現7成受訪者熱衷網購,但對AI熟悉程度仍低,有3成受訪者表明不信任AI,有7成擔心網店收集過多個人資料,近半人更因擔心資料轉移第三方而停止網購。

75%人自認不熟悉AI

消委會去年10至11月進行網上調查,訪問了大約1,200名15歲以上曾經瀏覽本地或非本地網店的消費者,包括審視消費者對4類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率和滿意度,當中9成人使用「產品推薦」,但滿意率只有56%,有人認為會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自主權。其次是「聊天機械人」,使用率75%,滿意率不足4成,覺得可能會詢問過多個人資料。至於「生物識別技術」和「AR擴增實境」的使用率較低,分別只有5成和3成,消費者憂慮前者會收集人臉、指紋、聲音等,一旦被過度收集,有可能被偽冒身份,後者則會收集消費者行為數據。

調查亦發現,77%受訪消費者每周或每天瀏覽網店或網購至少一次,但竟有75%人自認並不熟悉AI,雖然有4成人認為AI可準確滿足需求,但只有31%信任它。研究亦檢視112間本地及非本地網店的私隱政策,9成都有披露收集數據目的等,但亦有6%至10%網店會收集消費者學歷、收入、婚姻狀況和就業狀況等這類與交易直接關係不大的數據。7成受訪者擔心網店會收集過多個人資料,近60%從不閱讀私隱政策,即使有43%會閱讀私隱政策,但依然因憂慮而停止瀏覽網店,擔心網店收集太多個人資料,及轉移給第三方機構等。

今年接獲6,984宗網購投訴

消委會今年首7個月接獲6,984宗網購投訴,較去年同期的3,427宗上升一倍,主要涉及網上訂餐、購買電器、衣服等投訴,分別為延遲送貨、產品質素及銷售手法等,個別商戶會單方面修改合約、更改送貨時間及自動取消單據等。消委會指AI在電子商務,包括私人和網絡安全風險等問題上,需加強消費者教育,商家亦需要制訂人工智能政策,並訂立「消費者約章」以保障用家權益,同時認為政府如能制訂AI發展的長遠整體政策,可以促進社會進行數碼轉型。

編輯:CLO

閱讀更多:

疫下中產壓力大迷上刺激感日出康城超市淪偷竊重災區

疫下超市加價賺到盡? 團體倡訂價錢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