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隊發現
港版鐵達尼遺骸

考古隊發現
 港版鐵達尼遺骸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四面環海的香港一直有許多水下文物古跡。有考古團隊上月於橫瀾島一帶海域,發現百年前沉沒該處的「新華輪」遺骸。該次意外造成約340人罹難,是香港史上最大海難,「新華輪」更有香港「鐵達尼號翻版」之稱。團隊經長期查證與準備,定點沉船位置,並於上月19日潛下28米海底,終於一窺沉船的真面貌,惟民間考古力量始終有限,是次勘探並未能進行深入考察就要重回水面,故該團隊計劃今年冬季再次潛水勘察,期望發現有價值文物,同時希望政府出手有系統地保育水下文物。

沉船的位置在橫瀾島西北0.5海裏、約28米深的水底。是次考古行動的隊長、香港水下考古總會主席胡名川指出,沉船船身基本完整,惟在海水中浸泡逾百年,殘骸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腐蝕,船體滿佈珊瑚及其他寄生物,周圍滿是廢舊漁網,對探索造成很大困難。因相關海域潛水風險較大,是次海底勘察只進行了20分鐘,胡名川說,「當天的能見度很差,潛至18米以下已無光線,全靠手電照明,水中的懸浮粒子很多,水質較為渾濁,能夠拍攝到一些畫面已經是非常幸運。」

是次勘察的沉船懷疑是1929年在橫瀾島沉沒的貨櫃客貨輪「新華輪」,長82.3米、高6.2米、闊12.2米,屬於香港招商局,1921年由英國格拉斯哥船廠製造,至今已經有百年歷史。胡名川指出,「新華輪」的經歷可謂多災多難,曾於1928年遭福建海盜假扮乘客登船搶劫,後被中山軍艦救下,不料翌年由上海前往廣州的途中,船隻因為大風大浪而偏離航線,並於橫瀾島北岸觸礁沉船,據當時報道約340人遇難,是百年來最大的一宗海難,死者以商人及退伍軍人為主。

他表示,團隊於2018年發現「新華輪」的相關歷史,其後兩年不停查閱檔案、資料,包括當年立法局會議記錄、1989年英國皇家海軍海圖等,逐漸縮細沉船範圍,「在那片海域沒有第二隻沉船,推測是「新華輪」的機率極大。」他續說,今年2月至4月,團隊多次前往實際海域,通過GPS、魚鉤探位等,逐步確定沉船位置,並於上月19日,安排兩名潛水員到水下探測,成功找到沉船的船頭。他形容是次發現的意義重大,惟過程兇險,參與行動的成員均簽署生死狀。

因為船隻規模較大,探索需要較長時間,是次探索並未進入船艙。胡名川透露,團隊計劃今年冬天將尋找時機再探索沉船,期望可以拍攝到全船外貌,並發現特別古物。他感嘆,民間考古力量始終有限,團隊多年來面臨資金、人手、裝備不足的問題,導致探索的效率非常低,希望政府可以出手保育,更有系統地推展水下考古工作。

編輯:Yu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