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倫實驗學校攜手全港18區中學
融合AI教育 推動香港高質量教學

1 星期前
興倫實驗學校攜手全港18區中學
 融合AI教育 推動香港高質量教學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人工智能(AI)近年開始走入校園,不少校園均開始推動AI教育。其中,興倫實驗學校有限公司今日(7月2日)於香港會展 「學與教博覽2025」之「學生體驗與可持續發展區」 舉辦「興倫實驗學校 AI 創新教育」活動,圍繞 STEM 教育與人工智能應用呈現創新實踐。

當中,其中一個重點為興倫實驗學校有限公司悉心打造的「18區興倫實驗學校」計劃,計劃於2025學年正式啟動,覆蓋香港18區、18所優質學校,目的為共同使用興倫優質教材,推動香港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興倫實驗學校有限公司董事及行政總裁黃啟杰作為主禮嘉賓在活動上致辭,明確機構使命:「興倫實驗學校的核心使命,是在高中教育領域推廣以學生為中心的電子學習系統。我們堅信,校園環境不僅是知識傳授的場所,更能為學生提供品德塑造、社群互動、體健發展及情緒調適等多維度的學習經歷,從而完善全人教育的理念。基於學校環境對學生成長的關鍵性,我們通過與正規學校協作,提供優化的合作方案,以滿足自主式電子學習模式的根本需求。」

黃啟杰指公司核心使命在高中教育領域推廣以學生為中心的電子學習系統。

活動現場,也舉行「18區興倫實驗學校」授憑儀式,18 所學校正式成為興倫教育體系合作夥伴,香港數理教育學會主席李志文頒發授權證書,標誌著「以學生為中心的電子學習系統」在香港全區落地。

「18區興倫實驗學校」計劃首年將為合作學校提供興倫優質教材及師資培訓,協助教師掌握教學方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舉辦學術講座、交流會等活動,促進校際間師生交流,激發創新思維與學習熱情,並設立獎助學金,獎勵學業進步學生,營造積極學習氛圍。

根據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客席楊友源教授介紹,興倫AI系統基於自主學習理論與元認知框架,融入心理健康保護、網絡欺凌與電子成癮預防機制等元素。興倫AI更透過「AI助教」及「智能書僮」功能,結合檢索增強生成技術,整合240個理化生數學模組,構建自適應考試訓練題庫,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支持。

楊友源教授(圖左)進行介紹。

興倫實驗學校表示,未來將持續以技術創新推動教育升級,聯合學校探索AI教育多元發展,提升學習效率,踐行全人教育理念,為香港及大灣區教育創新注入新動能。

活動現場也舉行 STEM 獎學金頒發儀式,大埔三育中學、香港教育大學、創知中學、華南師範大學、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聖若瑟書院等 6 所學校及機構榮獲嘉獎。李志文表示:「這些獎項不僅是對過去成果的肯定,更是對未來教育探索的莊嚴承諾 —— 當我們將資源投向 STEM 教育的土壤,便是在為年輕一代播撒探索宇宙奧秘、解決人類難題的種子。興倫實驗學校以獎學金為橋,連接教育理想與現實實踐,彰顯企業對教育創新的社會責任。」
 

李暉師傅示範數字體育。

另外,AI技術更深入社交、體育、健康。AI正為太極這一中華文化瑰寶注入新活力。興倫信息科技團隊將太極「氣沉丹田」、「虛實轉換」等傳統精髓,結合人工智能與感測器技術,開發出「太極推手機械人」和「太極智能墊」等數字體育產品。太極推手機械人運用AI算法與精密傳感器,將推手勁路數據化,讓使用者在對練中體驗「以柔克剛」的哲學與武學智慧。太極智能墊則通過高精度感測,實時反饋重心與壓力分布,幫助學習者掌握正確步法和平衡。這些創新科技不僅提升太極學習的趣味與科學性,也讓傳統文化在現代校園中煥發新生。

記者:Ceci

閱讀更多:

李家超:寧願做艱難的改革者 也不能做安逸的停滯者

李家超:三年執政改變了政府文化 建立以結果為目標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