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第五波疫情殺入社區,輿論漸對「與病毒共存」提出意見。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表示,若本港提高本地接種率,可逐步考慮「動態與病毒共存」。專家許樹昌、梁子超則表示,未是時候改變防疫政策。
提高本地接種率 才可考慮「共存」
劉宇隆在電視台節目上表示,Omicron傳播力強,難以做到清零,現時防疫措施只是拖慢其擴散速度,避免令醫療系統受壓或崩潰,並爭取時間提高疫苗接種率;若本港的接種率達到8成,可考慮逐步放寬防疫措施,又指在提高本地接種率後,可逐步考慮「動態與病毒共存」,屆時未必再是「一刀切」關閉所有處所,或全面暫停面授課堂;討論與病毒共存的過程或長達半年,並需得到市民的認同及參與。
許樹昌表示,第五波疫情尚有幾個星期才會清晰,目前亦未是時候,將「圍堵」政策改為「緩疫」政策;從公共衛生角度而言,「疫苗通行證」可能要涵蓋公共交通工具、商場和超級市場等地方,但執行上有很大困難。
梁子超:共存屬半投降 沒理由不戰而降
梁子超則表示,「與病毒共存」是當政府在經濟、民生及防疫策略上失敗後,被逼選擇的半投降模式,本港現階段沒有理由要不戰而降;強調清零並非長遠政策,只是用作爭取時間讓藥廠研發疫苗及抗病毒藥物,與此同時盡可能保護生命及經濟。
編輯:Sun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