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廣泛分佈於新幾內亞熱帶雨林及澳洲草原等地的袋狼,受人類活動範圍擴大影響,導致「種族滅絕」近百年。不過近期有科學家利用遺傳學、古代DNA檢索和人工繁殖等方式,試圖將袋狼「復活」。
希望歷來首次令已絕種生物「復活」
袋狼是一種大型的有袋哺乳動物,曾經在澳洲塔斯曼尼亞島上繁衍棲息,因身上有像老虎般的斑紋,故又被稱為塔斯曼尼亞虎。袋狼曾經遍佈澳洲大陸,北至新幾內亞,卻因人類狩獵和遭野狗獵食而慢慢消失。雖然一群袋狼在塔斯曼尼亞島受保護,免受其他物種威脅,但受到早期歐洲移民到來而遭逢厄運,袋狼被當地人貼上「殺羊」的標籤而遭到殺害,當時政府公佈每捕獲1隻就獲得1鎊,更加速袋狼的滅絕。後來人們發現所謂袋狼殺羊只是誇大其詞,1936年袋狼終獲「平反」被授予保護地位,但最後一隻袋狼兩個月後在籠中過世。
科學家潑冷水似吸引注意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昨(17)日報導,墨爾本大學教授、袋狼綜合基因組修復研究實驗室負責人帕斯克表示,袋狼是受到人類的直接影響慘遭滅絕,而非恐龍滅絕那樣的「自然過程」。他認為袋狼在有袋動物中是獨一無二的,不僅具有標誌性的狼型外觀,而且還是世界上唯一的有袋類頂級捕食者,負責穩定生態系統,因此實驗室認為有「復活」的必要。
實驗團隊先建構袋狼的基因組,並與近親物種作比對,再對該物種的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嘗試改為袋狼的細胞。不過帕斯克強調,將袋狼重新引入野外須非常謹慎。計劃一旦成功,將會是歷來首次令已絕種的生物「復活」,不過有科學家質疑計劃似為吸引注意多於認真研究。帕斯克亦承認現階段將這些細胞變成活體動物的技術仍在開發,希望在10年內能成功。
編輯:CLO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