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一別港人已三年
無改大坑中秋「龍」情

火龍一別港人已三年
 無改大坑中秋「龍」情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大坑舞火龍是本港中秋節的標誌性文化活動之一,每年都吸引不少市民到大坑觀賞歡度中秋。但因為新冠疫情關係,大坑舞火龍連續3年取消,無法在中秋節和港人見面,令不少市民都感到十分可惜。雖然大坑舞火龍繼續要等,但大家都可以趁中秋佳節,去「考古」一下大坑舞火龍的前世今生,體會大坑「龍」情,以及大坑舞火龍所隱藏的「內涵」。

大坑舞火龍2011年獲列為國家非物質遺產

大坑舞火龍紮根大坑超過140年歷史,是香港具代表性的傳統習俗之一,火龍每逢中秋節就會巡遊穿梭於大坑的街道,照亮大街小巷,為大坑的街坊以及一代又一代港人,帶來燦爛而且熱鬧的中秋。大坑舞火龍更在2011年,獲列為國家非物質遺產。

大坑火龍文化館常務副理事長羅詠詩表示,大坑舞火龍歷史悠久,是大坑街坊群策群力下形成的文化結晶,聯繫著一代又一代的大坑人。她表示,大坑舞火龍相傳起源於1880年,在中秋前夕有村民當時打死了一條大蟒蛇,村民將蟒蛇屍體放入一個籃後,蛇屍無故失蹤,大坑更發生瘟疫,多名村民染病身亡。之後有一名老翁獲報夢,夢見舞動火龍能驅疫,因此大坑街坊便群策群力地紮了一條火龍在大街舞動,其後大坑成功擺脫了瘟疫。而自此之後,村民每年中秋皆紮製火龍巡行全村,令大坑舞火龍成為了流傳至今的中秋習俗。

羅詠詩指大坑舞火龍是大坑街坊群策群力的象徵。

作為一個盛大的表演,大坑舞火龍過去均會在中秋期間一連三日進行,在農曆8月14、15及16,均會上演大坑舞火龍。而在火龍正式在大街小巷舞動飛揚前,均會先在位於蓮花街的大坑蓮花宮,為火龍的龍頭做「開光」的拜神儀式。大坑火龍文化館的導賞員Alan指,儀式會用客家話進行,會為龍頭灑上碌柚葉水祈求平安順利進行。他又指,即使大坑舞火龍這幾年停辦,但依然會按習俗紮好龍頭,進行「開光」的拜神儀式。

火龍全身插上12000至14000支香

Alan又指,火龍長約220呎分了31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紮好,因此是大坑街坊群策群力的結晶。其中單是龍頭便需要插上約1600支香,整條火龍便要插上12000至14000支香,即使是大批街坊合力,單是插香上火龍便需時20至25分鐘,而香大概45分鐘就會燒完,所以在舞火龍時要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換上新的香。

Alan表示,每首燒完一輪香後,會在浣紗街為火龍換上新的香,在拔掉燒完的香後,會將所有新香點火後才插香,每個人拿著100支香一次過點,之後大家一同插上火龍上,維持火龍火光熊熊的外觀,其中插龍頭十分講究,因此要由大師傅進行。而燒完的香會分發給街坊及觀眾作紀念,相傳有帶來幸運及驅除病疫的作用。Alan提到,舞3晚火龍,便要用上7至8萬支香。

舞3晚火龍便要用上7至8萬支香。

Alan續指,火龍紮好後會鋪上珍珠草,以往珍珠草可以就地取材,在大坑一帶的山邊摘到。但隨著大坑一帶發展成住宅區,再也難以找到珍珠草,為了一直維持傳統的紮火龍方法,現時會在內地訂購珍珠草來紮火龍。Alan指,過往會在深圳訂購珍珠草,但深圳沒了後改在東莞訂購,連東莞也沒了便改到惠州訂購,每年都要特別訂購,其中今年為紮火龍,便訂購了約1700斤珍珠草。

所插的香特製而成名為「小赤焰」

另外,Alan表示,火龍身上的香的要求也十分講究,是特別訂製而成的,名為「小赤焰」,有別於普通的香,「小赤焰」較粗身及長,香灰的密度也較高,以減少跌灰的情況。而且整支香均是泥黃色,「香腳」會被削尖,方便插入火龍身上。在以前未有機械前,更要靠人手用鐮刀將「香腳」削尖。

雖然舞動一條火龍同時需要35人,但其實全晚需要200幾至300人去舞,「沒有副選只有正選」。Alan表示,因為每節火龍都十分重,無法一個人舉足全晚,因此舞一晚火龍變需要二、三百人輪流去舞。以龍頭為例,由於重約100多磅,要由頭到尾都要升高舉起,因此每隔10步便要換一個人去舞。雖然每晚不停地要換人去舞,但因換人的過程非常流暢和合拍,因此圍觀市民平時不會發覺會頻繁地換人,Alan指這個換人舞龍的過程,是街坊群策群力的重要體現。

以往一般會由大坑街坊舞火龍,但因不少人已經遷出,現時只要是男士均可以去舞火龍。Alan解釋,因為舞火龍是一個傳統的習俗,因此規定只准男士舞。而女士雖然不能接觸到火龍,但可以負責音樂組,或加入花燈組,在舞火龍時提著花燈一同巡遊。

大坑火龍文化館預計9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一般市民觀賞舞火龍,總會視作一個熱鬧的傳統節日表演去看待,其實看舞火龍時,有很多細節值得去細味。Alan指,舞火龍有不同的招式和陣式,包括「打龍餅」、「火龍纏雙柱」及「火龍過橋」等招牌花式,因此火龍不只是「飛來飛去」這麼簡單,觀眾知道怎樣欣賞舞火龍,才更能體會到箇中的精髓。

雖然大坑舞紅龍今年中秋繼續要暫別港人,但位於書館街12號的大坑火龍文化館,在6月11日已正式揭幕,預計在9月正式向公眾開放。屆時大家在等待舞火龍復辦的同時,也可到訪文化館,認識大坑舞火龍的文化底蘊,以及與大坑街坊深厚的連結。文化館也一直默默地為傳承舞火龍文化而努力,羅詠詩表示,文化館近幾年製作了一些「小花龍」讓更多人去體驗舞火龍,讓女生也能嘗試到舞火龍。羅詠詩坦言,非常盼望下年中秋時疫情能過去,能重新出發令火龍再現大坑,與市民繼續見面。

大坑火龍文化館預計在9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記者:Kit

閱讀更多:

大坑火龍文化館月底全面對外開放 原址為孔聖義學 屬3級歷史建築

三幢歷史建築列法定古蹟 認識「雷生春」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