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用18年的三級歷史建築中環街市經修復活化後,23日將重開,並以「一地多用」的方式,既保留了標誌性的主樓梯和舊式攤檔,亦加入公共休憩空間。
坐落在香港皇后大道中逾80年的中環街市,一度是全東南亞最大的肉類市場,更是數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2003年起卻因使用率低而停運。香港市建局2009年獲委託進行活化保育,但過程屢現變數,2017年開始活化工程,歷經3年終於完成。
中環街巿採用實用簡單的包浩斯建築風格,米白色的外牆重現中環街市落成時的顏色。原有的263個攤檔活化後只保留了13個,涵蓋魚類、肉類及蔬果在內6種不同類型。當年,魚檔的儲水箱,肉檔的掛肉鐵桿都被完整保留,展示著昔日面貌,但攤檔不再賣菜、賣魚,而是由社企等進駐,推廣保育、文化教育等。
街市地面的露天中庭,原本起到自然通風和保持光線充足的作用。現時,中庭仍保留開放設計,但可用作公眾休憩,空間內還配備大型投影與音響設備等,用作大型互動場地。
值得一提的是,街市的主樓梯看似斑駁,以傳統上海批盪(以水泥混入小石子,模仿真石作為建材)工藝方式鋪設,樓梯兩旁加裝鋼鐵扶手欄杆,歷史感撲面而來。
據悉,中環街市提供逾100個出租空間,首階段出租率超過八成;第二階段工程預計最早於明年第二季完成。重啟後的中環街市,將與大館和元創方等歷史特色景點連接,營造 文化三角和社區三角,構建跨項目社區空間,未來5年將會舉辦250場公眾活動。
編輯: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