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灣現鯨蹤 疑為侏儒抹香鯨
漁護署籲市民勿出海觀看或追蹤

2 個 月前
深水灣現鯨蹤 疑為侏儒抹香鯨
 漁護署籲市民勿出海觀看或追蹤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繼今年7月西貢海域出現布氏鯨後,在南區深水灣再度有鯨魚出現,被拍到在水面載浮載沉。有專家通過影片推測為侏儒抹香鯨,且身體狀況不樂觀,呼籲市民不要干擾其活動。漁護署等部門正繼續監察,並與專家商討鯨魚的品種以及適合的保護措施。漁護署又要求市民,不要乘船出海觀看或追蹤鯨魚。

鯨魚頭部有明顯凹陷疑似受傷

警方昨日(9月11日)早上9時接獲報案,指在南區深水灣泳灘離岸約500米海面,見到一條懷疑鯨魚,疑似受傷。警方、漁護署及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人員,隨後抵達發現鯨蹤的地點視察。

據影片顯示,該鯨魚體積小,背鰭長期外露水面。城市大學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傳染病及公共衛生學系助理教授葛展榮懷疑,其為罕見侏儒抹香鯨。自1973年以來,曾有四條侏儒抹香鯨在香港出沒,分別是1991年、2016年及2021年。葛展榮介紹,侏儒抹香鯨通常在深海棲息,如今現身香港淺水水域,可能因迷路、疾病、漁船撞擊、漁業作業等。影片中鯨魚頭部有明顯凹陷。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則表示,出沒的鯨魚品種有機會是侏儒抹香鯨或小抹香鯨,但根據現有資料難以判斷是成年還是幼年,他呼籲市民不要外出觀鯨,希望警方或漁護署安排水警船限制船隻進入鯨魚的500米範圍內,長遠要檢視目前的觀鯨守則。

鄭家泰表示,侏儒抹香鯨較多在深海出沒,如果游至近岸,行動會變得緩慢,現階段難判斷本港出沒的鯨魚是否受傷。他指,侏儒抹香鯨被捕捉時反應激烈,有機會咬人,亦會以噴墨嚇退敵人,不建議署方或海洋公園捕捉鯨魚作治療。

漁護署水警驅逐接近船隻

漁護署聯同水警及海事處已在曾發現有鯨魚出沒的海域派員加強巡邏,昨日傍晚在相關水域發現有鯨魚出現,但其後失去蹤影。在場的政府人員會指示接近鯨魚的船隻離開,並會對拒絕合作的相關人士採取執法行動,以確保鯨魚不會受到船隻滋擾。

漁護署提醒市民不要乘船出海觀看或追蹤在香港水域出沒的鯨魚,市民假如在海上發現鯨魚出沒時,必須保持不少於100米距離,減慢船速盡快離開,否則政府人員可能會採取執法行動。

今年7月西貢水域亦出現布氏鯨,吸引大批市民觀鯨。事隔約三周,布屍鯨浮屍西貢海面,身上出現多處身體懷疑是船隻的螺旋槳造成的損傷,疑因此死亡。

記者:Kit

閱讀更多:

鯨魚屍體背部有新傷口或製成標本專家:設禁船區可避免同類悲劇 

鯨魚驚現西貢海域張口任影有市民租船出海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