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率與非建制

  • 非建制派
  • 資格審查委員會
  • 葉劉淑儀
  • 立法會選舉
  • 棟悉港情
  • 投票率
  • 愛國者治港
  • 完善選舉制度
2 年前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完善選舉制度下的首場立法會選舉,經已在10月19日順利、和平有序地進行。選委會界別、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三大板塊的候任議員亦已分別會見傳媒,媒體的關注點,主要在「投票率低等於失敗」及「建制大勝等於清一色」兩個議題上。在我看來,這兩點的立論都有偏差。

不能只以投票率高低評斷成敗

回看數據,2016年立法會選舉有2,202,283人投票,投票率是58.28%;2019年區議會選舉有2,943,842人投票,投票率是71.23%,是歷史新高。至於今年的立法會選舉,則有1,350,680人投票,投票率是30.20%。有傳媒指投票率創新低,代表完善選舉制度失敗。然而,我們不能只以投票率的高低來評斷選舉制度的成敗。畢竟,每場選舉都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下進行,社會氣氛是否和諧、有沒有尖銳或衝擊性的議題來「炒起」選舉氣氛、候選人的知名度、特區政府有沒有做好宣傳等等,都會對投票率有影響。今年的投票日還有免費乘車這個「重大著數」,說沒影響是騙人的。

值得留意的是,今次選舉,建制派候選人的得票並沒因為選舉制度的改變而減少,例如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得票95,976,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得票65,694,其他新丁候選人的得票也不低,反映只要參加選舉,又能動員支持者投票,便會獲得相應成果。相反,泛民大黨不派人參選,又不支持同陣營的候選人,形同棄權,非建制候選人的得票自然低。

通過審核即愛國者 非建制屬無謂標籤

至於建制大勝等於「清一色」、誰是非建制,甚麼 1:89等等,更是無謂的標籤,在選舉結果塵埃落定後,這些分類都屬過去式,應該抹掉。需知道在完善選舉制度下,反中亂港者不會被接納,而能通過資格審查委員會的審核而成為候選人的,都可接納為愛國者。在實踐「愛國者治港」這個共同目標下,當選的議員也不應再有建制、非建制之分。

那麼,這就是「清一色」、「一言堂」嗎?當然不是。需知道現在三大板塊、九十位立法會議員代表的光譜非常闊,當中包括人大政協、政黨代表、商界高管,以至不同行業的代表、專業人士、專家、學者等等,同時亦有勞工代表,這些人士對社會問題、政府政策有不同的看法,非常合理。只要大家都堅信篤行「一國兩制」,擁護《基本法》,支持《港區國安法》,合憲合法地提出政策倡議,真心誠意地為港人謀福祉,在不同的議題上求同存異,謀求合作,便是「五光十色」的最高境界。

黎棟國 - 2021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