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選台上一分鐘

  • 選舉委員會界別
  • 競選
  • 立法會選舉
  • 立法會議員
  • 黎棟國
3 年前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執筆時,距離12月19日的立法會選舉恰恰過了十天,距離1月3日宣誓就任立法會議員還有三天;猶記得我是在提名期最後一天即11月12日報名參加立法會選舉選舉委員會界別的,回想起來,這三十七天的競選過程,可真是緊湊而精彩!

選舉委員會界別競選過程非常激烈

在選舉期開始前,坊間對完善選舉制度下,立法會選舉三大板塊的選情有不同的預測。很多人認為地區直選會是最激烈的,因為每個選區至少有三位候選人,個別選區甚至有五位候選人,面對的選民人數也最多,候選人要走遍自己的選區也挺辛苦的。功能組別因為每個界別的候選人及選民相對不多,一般預測候選人會相對輕鬆。至於我身處的選舉委員會界別,評論初時一致認為是最輕鬆的,甚至是躺平也可當選的。

事實是剛剛相反,選舉委員會界別的競選過程是非常激烈又相當具挑戰性的!首先,不比地區直選同區只有一兩名競爭者,選舉委員會界別有四十個議席,但是有五十一位候選人,即每位候選人是在和另外五十位競爭者拼高下。眾所周知,候選人當中不乏社會賢達、商界精英、專家學者、青年才俊,也有議會經驗豐富的現任立法會議員,要一枝獨秀,並不容易。

候選人勤力落區企街站接觸市民

第二,也不比地區直選候選人,他們勤力落區、企街站,在街上定能接觸到市民、選民。選舉委員會界別共有一千四百四十八名選民(選委),人數雖然比地區直選的選民少得多,但是卻難以直接接觸。雖然選舉事務處為每名候選人提供了選委的聯絡方法,但是大多數只是電郵,有些是地址,甚至只是辧公室電話。我們要絞盡腦汁、極盡迂迴,才能接觸到個別選委,約晤他們,向他們解釋政綱,尋求支持。

幸而,隨著選舉過了熱身期,我們陸續收到選舉委員會界別裡五大界別不同團體的交流會、見面會、分享會的邀請,邀請我們向他們團體內的選委闡述政綱,選舉進程變得白熱化。

候選人要參加六十多場團體見面會

第三,不比地區直選候選人主要參加傳媒主辦的選舉論壇,選委會界別的候選人共參加六十多場團體見面會,高峰時刻一天跑五場也未為多,檔期排得比明星登台還要密。而且每個團體的背景及訴求都不同,見面會的環節安排及提問取向也有異,候選人不能一套說詞走天涯,反而要就各個範疇的問題、政策,做足功課,提出高階解答,否則很容易被比下去。

例如「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在12月17日舉辦的「群英會」,便稱得上是候選人的壓軸拉票場,因為主辦單位廣邀所有選委雲集一堂,而且還有全港直播,讓五十一位候選人同時面向全港市民。台上,每位候選人有一分鐘發言時間,要精準運用這六十秒,出彩地突出自己的優勢,說服選委向自己投下神聖一票,難度其實十分之高!發言過長,大會熄咪,候選人口啞當場;發言過短,會顯得內容空洞,誠意不足,給選委留下壞印象。

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是高光時刻還是尶尬離場,盡在這六十秒。而對我個人而言,這六十秒就是三十七天競選過程的美麗總結,同時是未來四年議員生涯的精彩開始。

黎棟國 - 2021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