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禁足下
有關「自由」的討論

  • 陳家偉
  • 自由
  • 禁足
  • 民主
  • 書僮看世界
  • 抗疫
  • 封城
  • 如何在二十一世紀反對資本主義
  • 參考書目
  • Lorey讀好書
2 年前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市民恐「禁足令」,紛紛在超市囤貨,出現搶購潮。

疫情反覆轉差,本港抗疫力度亦不免進一步加大。政府表示已有封城禁足之打算,我們亦該有心理準備,為將來可能被進一步收緊人身自由所產生的不適,先打一針「預防疫苗」。

西方國家不顧新冠病毒不斷變異下可能出現之後遺症,大力推行與躺平無異的「群體免疫」,實為其無法控制疫情擴散「將錯就錯」之計。觀乎這些已發達國家在應對疫情之全面失控,愚以為皆因「個人意志」凌駕一切:凡面對封城禁足之命令都鼓動群眾用遊行示威之方式對抗,以捍衛其「神聖不可侵犯」的人身自由、又常把「民主」的概念混入其中,以為對抗運動之勝利代表民主自由得以彰顯。西方社會普遍不堪地誤解二者之異同,令筆者深感汗顏。

青衣方艙醫院完建,迎第一批新冠患者入住。

自由和民主二者並不完全相通,甚至常有緊張關係:「自由的意義在於一個行為所影響之對象如只有我一個人,那麼我應可不受別人干預下做出這個行為;而民主的意義則是當我做出這一個行為時,如果會影響別人,那麼這些被影響的人也就應要能參與到我這個行為的決策之中,或至少同意讓我在沒有他們參與的情況下做出這個行為。」當中最重要的思考,是「私領域」與「公領域」之間怎樣平衡。

應用到抗疫上:當我可能已染病,卻為了個人自由之彰顯而走到街上並構成了公眾安全隱患,別人又沒有參與或至少認可我這行為時,我便以「自由」之名傷害了「民主」、當我認為自己有權不打疫苗,卻說被限制活動是侵犯了個人自由,以不合作方式對抗這項限制時,我又以「自由」之名傷害了「民主」。中國抗疫採用了強硬手段,極大地限制疫區人民的活動,「傷害」了個人自由,卻保住「整體人民生存權利」- -這個在領導人眼中的「民主」。其是否合理難以一概而論,但至少應被開放思考與辯證。

香港政府防疫手法和反應之緩慢固然令人失望,但這不應成為民眾採取不合作態度,甚至對抗回應的理由。弱勢不堪的領導更需要團結的民眾,我們願意放棄多少個人自由以保護民主?我們對民主的理解又是甚麼?香港是否有智慧平衡公私領域間之張力關係?不久之將來應可分曉。

參考書目:《如何在二十一世紀反對資本主義》

《如何在二十一世紀反對資本主義》

 

陳家偉  - 2022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