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年初第五波疫情爆發以來,疫情急劇擴散,特區政府實施非常嚴厲的抗疫及社交距離措施,禁了晚市堂食,關閉大量處所,甚至關閉髮型屋等等,各行各業大受打擊,經濟萎靡不振。我們久不久便看到不同規模的企業、商店、食肆裁員、暫停營業甚至全線結業的新聞。根據政府統計處 3月17日發表的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由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的3.9%,上升至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的4.5%,就業不足率則由1.8%上升至2.3%。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期間,建造業、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以及藝術、娛樂及康樂活動業的失業率都有明顯升幅,估算失業人數約十五萬七千九百人,就業不足人數約八萬六千九百人。這個統計尚未反映3月的數據,實際的失業情況可能更差,著實叫人擔憂。
為避免有更多人丟掉工作,特區政府在3月18日公布,向「防疫抗疫基金」注資四百三十億元,推出「2022保就業」計劃,向僱主提供有時限的工資補貼,即是某程度上資助僱主支付員工薪酬,減低僱主裁員炒人的可能性,保住打工仔的飯碗。
簡單來說,僱主可沿用申請「2020保就業」計劃時的僱員人數記錄,或採用2021年第四季的聘用僱員人數來申請「2022保就業」計劃;特區政府根據企業填報的僱員人數(上限一千人),向企業發放2022年5月至7月即共三個月的工資補貼。工資補貼額有兩個階梯,每月八千元(月薪最少八千元的僱員)及每月四千元(月薪三千元至八千元的僱員),有供強積金的全職或兼職僱員也包括在內,合資格納入名額的僱員年齡放寬至六十五歲以上而仍然擁有強積金戶口的。最後,僱主必須承諾維持其支薪記錄上的受薪僱員人數,即是不可隨便炒人。
舉例說,一家中小企申請了十個八千元名額及十個四千元名額,特區政府將向企業發放2022年5月、6月及7月的工資補貼,每月十二萬元。企業必須每月付十名僱員最少八千元薪金,另十名僱員最少四千元薪金;扣除特區政府的工資補貼,餘下的薪金由企業支付。
這個計劃本意良好,我絕不懷疑;從上述內容看來,好像也很寬鬆,應可惠及不少企業,保住大量打工仔。不過,所謂魔鬼藏在細節裡,這個計劃仍有缺漏,例如照顧不到六十五歲以上但是沒有強積金戶口,或者曾經開納強積金戶口但已拿回供款取消戶口的銀髮族。
現代醫學倡明,雖然人口高齡化,但是六十多歲的人大多仍很健康有活力,而且他們累積了豐富的職場經驗,仍在工作的、或者在退休一段日子後重出江湖的,大有人在。例如很多社會企業便有聘請銀髮族工作,不過,他們很可能已取消戶口沒再供強積金,因而不獲納入「2022保就業」計劃的工資補貼名額,對銀髮族僱員非常不公平。
舉例說若一家中小企聘請了十二名僱員,其中五人是六十五歲以上但是沒有一個有效強積金戶口,僱主便只能申請七名僱員的工資補貼。若在疫情的持續肆虐下,中小企敵不過嚴峻的經濟壓力,便有可能炒掉那五名六十五歲以上的僱員。
特區政府既然想做好心,便要避免好心做壞事。既然特區政府可以將原本三萬元的收入限制取消,我建議特區政府好人做到底,進一步放寬限制,讓六十五歲以上的僱員可以用銀行戶口或支票的出糧記錄、或報稅單等等作為證據,把他們納入工資補貼名額,那樣便皆大歡喜。
- 保就業
- 棟悉港情
- 第五波疫情
- 黎棟國
- 銀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