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排承諾是謊言
從德國返回煤電說起

  • 化石燃料
  • 張翠容
  • 望遠鏡
  • 發達國家
  • 碳中和
1 年前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一場俄烏戰爭,令到歐洲燃油短缺。為了擺脱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率先恢復煤碳發電,歐盟多個成員國跟隨。事實上,歐洲本來便擁有豐富和現成的煤炭資源與基礎設施,而德國在上世紀工業化過程中更成為全球最大的產煤國。今次德國走回頭路,反映了人類難以擺脫化石燃料,減排頓成美麗的謊言。

碳中和是「潮語」富國綠色語言偽術

眾所周知,二氧化碳乃是促成氣候暖化的元兇,而煤碳石油等化石燃料,乃排放極高的二氧化碳,但這些化石燃料在相比之下,卻是最便宜以及最方便能獲得的資源。因此,不少發展中國家至今仍然無法放棄煤碳發電,他們沒有像西方大國一樣,有足夠的財力和技術發展再生能源。

近年國際公民社會以「漂綠」(greenwashing) 來諷刺富國的環保姿態,這意指那些富國領袖最愛玩綠色語言偽術,用此來包裝沒有實質內容的承諾,而且行動起來卻最善於耍出雙重標準的手段。

試想想,世界發展這樣不平衡,貧富國家之間差距這麼大,那又怎可一刀切並無差別要求所有國家,遵從由大國定立針對氣候變化的新規範?!舉個例子,「碳中和」(低碳經濟)現在是個潮語,富國最熱衷要求大家追求的目標。可是,請細想一下該目標背後所隱藏的不公平現象,便明白這只不過是個騙局。

碳排量轉假到窮國 如碳殖民主義

早在十多年前,發展中國家已警告富國,不要攪「碳殖民主義」,強迫他們簽署赤裸裸的不平等協議,而不談任何援助及補償配套。過去發達國家盡情剝削發展中國家的資源來成就自己國內的發展,以更多的碳消耗去支撐更現代化的基礎建設,另方面卻把碳排量轉假到窮國去,而窮國則仍然停留在低度發展水平。

當發達國家已發展到高水平的物質建設和生活, 而且到達樽頸位置 ,現在卻要發展中國家一下子和富國看齊邁向碳中和,他們如何能加強基建和提高生活水平? 可是,發達國家想到的是在新能源革命中,怎樣掌握支配權和開拓更大的新市場,那麽, 從碳中和政策上衍生的碳關稅,便是一種新貿易壁壘, 發展中國家的高能耗產品將被迫退出歐美市場, 打擊他們本已薄弱的經濟。

中國願意率先和應發達國家的碳中和目標, 可能是它看到自己在發展中國家中,更有條件參與這場低碳競賽, 可以進一步擴大在歐盟的市場,而且有機會代表發展中國家, 加入制定這場碳中和的遊戲規則, 總比任西方國家宰割好。

肉豆蔻的詛咒 揭示殖民暴力剝削

從碳殖民主義,便令我想到知名印度裔作家阿米塔夫.戈什(Amitav Ghosh),他的新作《肉豆蔻的詛咒》進一步為讀者詳盡解剖氣候與殖民的複雜關係。他大膽指出西方殖民主義對人類生活和自然環境的暴力剝削,並由此構建出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地緣政治秩序。就以肉荳蔻的歷史為例,它揭開了西方企圖征服和開發人類生活和自然環境的一頁「暴力史」。

肉荳蔻這故事揭示了人類歷史一直與香料、茶葉、甘蔗、鴉片和化石燃料等地球材料糾纏在一起。戈什指出西方自啟蒙時代以來建立了一套「機械論」的地球觀,認為地球上的所有資源和大自然環境乃是為人類發展所用,除此再無其他價值。那些殖民者從不會感到大自然有它自己的力量,充滿生機。

從殖民征服到擴張軍事的需要,而軍事化已成為大國的命脈。去年美國民國會為了國家安全,必須通過大幅增加國防預算。換言之,國家安全比氣候變化更為優先,難怪美國軍隊一直是化石燃料運動的全球推動者。

世界安全結構 依賴化石燃料流動

事實上,世界的整個安全結構已經完全依賴於化石燃料的流動,並慢慢形成大國必須爭奪主導權的地緣政治。要知道,兩個最重要的石油運輸要點在霍爾木茲海峽和馬六甲海峽,世界上每天有40%的石油都得通過這兩個海峽。因此,能控制這些運輸要點便能加強西方地緣政治的優勢。

這樣看來,如果要大規模完全取代化石燃料,那麼全球的地緣政治秩序將完全被顛倒,那又談甚麼零碳承諾,這都只是一場謊言和鬧劇,那些大國其實從沒有放棄過勘探更多的化石燃料。

張翠容 - 2022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