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繼續維持創新優勢嗎

  • Lorey讀好書
  • 中美角力
  • 人才
  • 創新
  • 書僮看世界
  • 陳家偉
2 年前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1920年代,美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出前霸主英國30%,正式取代其雄霸世界,並維持了全球領導地位整整一個世紀。到了今天,美國的霸主地位面對中國的競爭,在往後幾十年,雙方鹿死誰手,得看一個重要指標——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對於一國發展極為重要,它決定了國家的科研技術、市場化能力以及生產優勢:在全球化及自由貿易的大環境下,一個擁有強大創新能力的國家,總是能發展出更優質的市場產品、並佔領市場的上游產業,賺取最大的利潤,以此來維持這其創新優勢。相反,創新能力不足,就得靠便宜生產力及基礎建設措施等補救,目標是佔據市場的中、下游產業,並以此賺取資本以提升其創新和技術水平,直到可以和前者匹敵。這正是美、中雙方在過去數十年的關係。然而,當這個關係出現了變化,我們便需要思考,在接下來的時間,中國有可能在創新能力上超越美國嗎?美國總統拜登曾經表示,美國因為擁有較佳的政治體制、經濟制度以及教育制度,所以其創新能力不會被取代,這種說法有商榷餘地:

首先,政治體制和民主參與度的多少,和一國的創新能力並沒有必然的關係。西方發達國家是因為變得富有,而且人民水平提高了,才開始推行民主政治,而不是因為其有民主政治,才變成發達國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大陸、新加坡、韓國等沒有實行西方式民主的國家,也並沒有因此削弱了其創新的能力。有時候,在專制的統治下如果政策得宜,且資源調配恰當,在國家獎勵下一些行業可能更容易發展起來,例如中國的軍事、航太科技等就是例子。

第二,經濟方面,貿易自由化、最低限度的監管、良好的基礎建設、以及完善的知識產權體系,都是保持一國競爭優勢的關鍵。中國在推行市場經濟後,因為經歷了長時間在自由貿易下的激烈競爭,終以人口紅利換來了市場的競爭優勢,並逐步開放市場融入全球化的體系;相反,美國原來是自由貿易的堅定擁護者,卻在近年走向保護主義之路,其經濟制度的優勢已被削弱。

最後一點,拜登總統說對了。雖然美國的教育體制在近年有整體下降的趨勢,其高中教育比大多數發達國家為差,甚至比部份東南亞國家還要糟糕,但仍無損美國教育的整體優勢。目前,美國仍吸引每年大約50-100萬名移民,當中不乏可觀的比例具有大學或更高的學歷;相反,中國吸引移民的能力則較低,她一直維持相對單一的種族,鮮有大規模的國外移民流入。美國頂尖學院的科研能力也是獨步全球,美國大學對世界各地最優秀的學生和學者極具吸引力,特別是研究生和博士生。在語言上,英語仍是全球主流的語言,這使得美國人口雖比不上中國,但中國卻難以突破語言邊界,並和美國競爭吸引各地專才(舉個例子,一部中國電影的主要消費者主要仍是14億的中國人、而一部英語電影的市場規模可達最少20億以上,當中包括歐洲和印度)。這意味着,美國仍將擁有全球人才庫作為其後盾,以支持其創新能力,這是中國在短期內都難以比擬的。

參考書藉:《人口創新力:大國崛起的機會與陷阱》

 

《人口創新力:大國崛起的機會與陷阱》
 
陳家偉  - 2022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