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奪人才香港慢不得

  • 黎棟國
1 年前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當香港仍聚焦眼前的抗疫工作,一向被視為競爭對手的新加坡已把眼光放遠,著眼疫後發展,果斷推出「海外網絡和專業簽證」(Overseas Networks & Expertise Pass)計劃,務求爭奪全球的頂尖人才。新加坡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明確點出,新計劃是為了強化新加坡作為全球人才中心的地位,不能讓投資者質疑新加坡在疫後不會保持開放,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更強調他們「絕不能落後於人」,態度積極進取。

檢視目前人才計劃後才能對症下藥

上述報導一出,引發社會對香港人才政策的討論。行政長官李家超說會在10月公布的《施政報告》中推出搶人才措施。我認為在那之前,特區政府首先要檢視目前各項輸入人才計劃的局限及成效,看看數據,解構狀況,才能對症下藥,重鎚出擊。

不說不知,其實香港一直有推出不同類型的境外人士來港工作計劃,包括「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以及「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等等。不過近三年的數據顯示,各項計劃的申請及獲批人數均大幅下跌,例如以吸引專業人士為主的「一般就業政策」的申請人數由2019年的45288人,大幅下跌至2021年的7539人(2021年的獲批人數為6471人);而為高技術優才而設的「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申請人數也由2019年的5896人,下跌至2021年的2489人,2021年的獲批人數更只有906人;至於2018年始推出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2021年只有38人申請,36人獲批。這些數據除了反映在嚴峻的疫情下,香港對海外人才的吸引力銳減,也反映香港在輸入人才方面的局限性。

首先,特區政府長期以來均沒仔細研究哪些行業最缺乏人才,沒選定重點扶持行業,因此也沒制訂針對性的行業人才政策,後來雖然在2018年推出了「人才清單」綜合計分制,但是對於海外人才的吸引力不大。另方面,個別缺乏人手的專業卻因種種制度制肘未能補充足夠人才,前線醫護長期人手不足便是例子。

找人才非入境處專長 審批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第二,特區政府一直依賴入境事務處負責審批工作簽證,可是顧名思義,入境事務處是負責入境事務,工作目標是管制人口,任務是把關而非推廣,所以海外人才申請工作簽證的條件之一是要有僱主。再者,哪些行業最缺人才,企業缺乏甚麼人才,去哪裡找人才,人才的薪酬水平等等皆不是入境事務處的專長,在審批過程中屢屢要諮詢其他政策局,審批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其實除了新加坡的「海外網絡和專業簽證」特別搶眼球,英國、加拿大、德國,以至泰國、阿聯酋已先後推出吸引海外人才的計劃,疫後全球人才搶奪戰經已開始,香港實在慢不得,而且這是龐大的行動,不是單一兩個政策局掛帥便可搞定,行政長官應成立高層次專責工作組主理。有報導指將由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負責擬訂大框架,我認為應該有更多政策局參與獻計才可。

總結而言,特區政府要吸引海外人才來港,首先要找出香港本身的吸引力,界定哪些是特別缺乏人才的行業及職位,然後是制訂針對性的優惠政策,並且提供完善的配套誘因,除了薪酬,還有住屋環境、子女教育、內地往來便利等等,此外更要簡化審批程序,主動獵頭,而非以管制為目標。

黎棟國 - 2022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