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以色列大選,利庫德集團領袖內塔尼亞湖重返政壇執掌總理職位,並組成極右內閣,還抹上濃濃極端宗教色彩,令國際社會側目,隨即以巴局勢升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之間的衝突愈見激烈,巴人武装份子再次活躍起來。
促使今次衝突,與以色列極右抬頭不無關係,而極右派得勢,這多少反映著以國猶太人對以軍保護國民的能力有所懷疑,而以色列逾見右傾的選民,也與哈雷迪猶太教徒(Haredi Jews,或譯極端正統派)的高出生率有很大關係,此現象將左右並重繪多年來由阿什肯納茲猶太人(Ashkenazi Jews,泛指來自歐洲的猶太人)主導的政治版圖。
極端正統猶太教派就是猶太教原教主義者,他們認定巴勒斯坦這塊聖地是神應許他們的土地,只有猶太人完完全全地擁抱聖地,才能獲得徹底的救贖。他們拿著《聖經》,拿著最古老的東歐宗教觀,來證明他們口中的真理。
1948年的戰爭讓猶太人得以立國,但對猶太教原教教義派而言,當時所獲得的土地並不算是猶太人的中心地帶。他們所渴望的,是猶太祖先成長的地方,這包括約旦河西岸城鎮希伯倫(Hebron)、納布盧斯 、耶律哥、加薩走廊等,而首都應該是耶路撒冷,不是特拉維夫。
事實上,在以色列立國之前,散佈於歐美的猶太人早出現復國主張,並形成一股復國主義思潮,又名錫安主義(Zionism),猶太人自經歷歐洲反猶浪潮後,深信只有回到聖地錫安山才有意義。首先推動猶太復國政治運動的先驅為西奧多.赫茨爾(Theodor Herzel,1860至1904年)。
赫茨爾為此建立猶太復國組織,按計畫在巴勒斯坦購買土地,為猶太人重返家園及重建以色列國鋪路。其後猶太復國運動分裂成數個派系,有追求文化、宗教和世俗務實主義等,而原教主義或正統派猶太教教徒就是期待一個全面宗教化的以色列,並要把所有阿拉伯人踢出以色列。
為了奪取土地,激進猶太復國主義者鼓勵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回歸國土」,在西岸城鎮和東耶路撒冷等大量興建殖民區 (settlement) 。殖民區的概念乃是效法1920到1930年代猶太復國主義者在巴勒斯坦一點一滴地興建起他們的家園和社區,製造地權的既成事實,指巴勒斯坦人根本不該住在這片土地上,令和平無望。
基於猶太大屠殺的歷史陰影,不少以色列人自覺是受害者,對安全感到焦慮,上述情緒最易受到以色列右翼政黨挑撥,他們的口號:「我們知道你恐懼什麼,不要怕,我們會保護你,和我們在一起,你是堅強的。」他們完全相信強硬的政府才能作出拯救。
難怪內塔尼亞湖再次上台,並得以讓宗教狂熱份子崛起,特別是新任的國安部長本 . 格維爾 (Itamar Ben Gvir),他就是名極端猶太復國主義和種族主義者,他上任後便踩了多次紅線,使得拜登大為頭痛,罕有地作出批評,以巴局勢將愈見激烈。
- 以巴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