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篇文章的時間,我正身在澳洲一個被稱為世界最宜居之城市 - 墨爾本渡假。以旅遊者的角度看來,帶著足夠旅費過來生活兩個星期當然十分愜意;但用當地人的角度看來,這座繁華的都市的經濟狀況一點都沒有比香港好:滿街盡是無法負擔極高房價的露宿者、恐怖的物價水平和因為疫情封城而負債累累、窮到「褲穿窿」的州政府等等,這恐怕也是2024年全球多數國家的狀況。我認為大家必須關注以下全球經濟之真相及可能出現之狀況,今天為讀者們整理一下:
2009年世界經歷了金融海嘯後的經濟復甦並非真的復甦,而只是靠債務堆砌出來的假榮景。實情是,美國因為金融海嘯損失4兆美元、歐元區損失3.5兆歐元,當中意大利和希臘基本上是完全停滯,最強的德國也只有輕微的成長。中國作為世界經濟成長的引擎,雖然在金融海嘯後的經濟傲視全球,但其債務成長同時也十分高,致使後來失去了成長動力。全球已進入如日本當年一樣的「長期停滯期」:低成長、低產能和勞動力下降。不過,多數國家的領導、政客仍常作出一些「根本找不到資金來源的承諾」,當中首推國民高齡社會補助,即所謂的Pension Fund。他們總是說要照顧長者以爭取選票,但都是說了就算,因為資金缺口大到不可能負擔得起。
在惡劣的經濟環境下,新冠病毒的世紀大流行於2019年出現,並對世界的經濟來個雪上加霜的打擊。接下來的幾年,全球封城封關,國際往來幾乎完全癱瘓。身在香港的我們不難感受其所帶來的傷害:旅遊、航空,酒店和餐飲業面臨滅頂之災,「兩餸飯」大行其道,企業主、打工仔均叫苦連天。對全球而言,大流行總共造成的經濟損失難以計算,聯合國粗略估計最少達8.5兆美元,等於過往10年全球的發展成果。由於大流行每個人都身受其害,具體的損失有多少?你大概可以想像,把過往累積了10年的財富完全嘔出來就差不多了。
由於政府以舉債的方式應付了這段時間的開支,所以必須讓我們每一個人來償還,償還的方式有以下幾種:首先是高通貨膨脹,接下來的10幾20年我們將會面對平均每年6-8% 的通脹而絕不是政府所說的2%,你會發現生活成本變得愈來愈高,而收入卻停滯不前,這當然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但因為通脹屬於「溫水煮蛙」式偷取人民財富,所以受到的反抗估計已是可能選項中最溫和的了,歷代的政治領導人都愛用這個方法處理債務。第二,強政府勢必出現:由於情況危急,政府以民主參與的方式解決債務問題的耐性將會降低,而開始出台大量強硬的措施:例如廢鈔、限制資本流動、沒收黃金、嚴厲打擊加密貨幣平台等以「維持國家金融穩定」。這當然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實質卻是要民眾一起為債務埋單。
還有一點讀者或者很少聽到,那就是利用氣候問題創造新的需求。全球經濟成長疲弱,民眾不願意花錢和從事經濟活動,這對經濟復甦是個極大的阻礙。須知道一個人的消費就是另一個人的收入,如果整個國家的人民都在省錢時,那就等於整個國家的人民都沒有收入。那麼在經濟不景氣時,政府必須想辦法創造需求,而環保或氣候問題便是非常好用的藉口:藉著那些攸關人類存亡的環境問題,人們將在政府的號召和專家的數據佐證下,為環保產業帶來一波價值萬億美元的新需求。舉個極端一點的例子:政府或者有一天會對我們說,由於養牛的碳排放量對氣候有嚴重危害,所以即日起全面禁止民眾吃牛肉,而必須改吃某種科技研發的3D 打印牛肉,不過這種肉比傳統的牛肉貴上一倍。在法例和政府號召下,人們被迫對一個全新產業產生新需求。類似的例子會一直出現,直至經濟活動重新活躍起來為止。筆者並不是說氣候和環境問題並不存在,而是它也剛好可以成為我們花錢的理由 (因為比起省錢,我們必須先讓地球活下去)。長遠而言,這樣可能有好處,不過短期來說對每個人都會造成百上加斤的壓力。
以上分析的,都是由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所產生的可能狀況,它幾乎一定會照劇本發生,除非世界出現前所未有的科技創新和實際成長。另外,某些英明的領導人之有效施政,或可減低人民所承受的痛苦,但也不可能完全扭轉局面。接下來的超級經濟困局,希望大家都能安然渡過。
- 陳家偉
- 經濟
- 墨爾本
- 國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