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窗口到樞紐:科技金融如何塑造香港未來

1 個 月前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長期以來,香港作為內地科技企業走向世界的重要視窗,憑藉國際化的市場環境、穩健的法治體系以及發達的金融服務,讓內地技術走向全球市場。隨著華為、字節跳動以至深索(DeepSeek)等內地科技企業崛起,不少人開始質疑香港作為「科技視窗」的必要性。大家要留意的是,科技創新不只是技術突破,還涉及資金流動、風險控制、創新機制以及人才聚集,這些便是香港的獨特優勢。

回顧歷次產業革命,每一次技術革新都離不開金融創新與高端人才,從工業革命時代的股份制、銀行融資,到數字經濟時代的創投資金與資本市場,金融與人才一直扮演推動科技發展的關鍵角色。如今,AI、量子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正在加速重塑產業格局,但新技術若無強大金融支撐與風險控制,難以轉化成真正的經濟動力,而香港擁有全球最自由的資本流動機制,正是承擔這一角色的理想平臺。

香港的資本市場為科技企業提供多層次融資管道,如創新板制度、家族辦公室政策、風險投資環境等,使得香港可以成為全球創新資本中心。進一步推動科技投資模式,如創業投資(VC)、私募股權(PE)、科創基金等機制,可以鞏固香港在國際科技金融中的優勢地位。

此外,科技競爭不僅在於資本,還有人才。科技產業發展需要大量跨學科專才,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在吸納人才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特區政府推出多項人才計劃,為全球科技人才提供來港發展的機會。下一步是留住人才,單靠各項人境計劃並不足夠,還需完善創科生態,例如增加政府創投基金、推動大學與企業合作研發、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創業支援計劃,讓香港創新產業走得更遠。

除了運用自身優勢,香港還可發揮與大灣區、國際市場的聯動效應,如深圳作為科技創新重鎮,產業鏈、研發能力完整,香港可透過建立「大灣區科技金融試驗區」,促進跨境融資、基金投資、資產管理等多方面聯動,加速產業融合,從而創造更多跨境業務機會。

在現今全球科技競爭白熱化的年代,香港不僅是科技視窗,更可成為全球創新與資本融合的樞紐,特區政府應更主動推動科技金融政策,加強創新投資環境,促使國際資本與人才交流,拓展國際科技聯結,讓香港不僅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優勢,更能成為未來產業革命的核心主導地位,成為全球創新經濟推動者。

周卓然(新民黨第六屆青年委員會主席、新民黨社區發展主任) - 2025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