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智慧農業:
從傳統農業邁向高質量、高科技生產

2 星期前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人工智能技術席捲全球,重塑各大產業格局,科技、金融到製造業均有影響。中國初創企業DeepSeek推出低成本R1 開源模型打敗過去高牆壟斷壁壘,直接衝擊OpenAI等行業巨頭。馬斯克旗下xAI發佈Grok-3,Google更新Gemini,OpenAI也準備推出GPT-4.5與GPT-5,AI競爭日趨激烈。

這場AI變革同時在深刻改變農業,推動傳統農業走向高科技、高質量生產轉型。中央政府發布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2025年)》,確定智慧農業發展方向,強調通過高科技提升農業生產力,保障糧食安全,並推動可持續發展。

AI技術滲透農業生產各環節,從精準種植到智慧灌溉,提高效率並節省資源。例如美國加州杏仁農場利用AI分析土壤濕度、天氣變化、病蟲害,預測減少50%病害損失,降低農藥使用。以色列Netafim推出智慧灌溉系統,透過 IoT感測器與AI演算法即時調整水量,使農場灌溉用水減少60%。在農業無人機領域,中國大疆開發植保無人機提升40%噴灑效率,減少農藥肥料浪費。在全球智慧農業競爭中,中國各地在技術人才、前瞻性規劃等多方面均處於領先地位,如政府近期推出「智慧農業行動計劃(2024-2028)」,推廣數位化種植、智慧機械與智慧灌溉,並建立AI模型庫,涵蓋作物生長預測、動物行為監測。中國的AI監測系統已可即時分析作物健康與土壤數據,有助農民做出更準確決策。此外,中國研發無人駕駛農機不僅適用於平原,更能克服複雜地形,適應性極強,讓智慧農業能真正落地並規模化應用。

智慧灌溉技術也是農業現代化重要部分,透過 IoT/AI 技術,農場可按照即時數據自動調整灌溉計劃,避免浪費水資源。政府計劃2028年前設立國家級農業數據平臺,整合IoT設備監測天氣、土壤品質與作物狀態,開發生雲農業管理工具,讓農民透過數據優化決策。關於可持續農業方面,中國減少化肥使用,發展生物燃料、太陽能灌溉等環保技術,降低農業對環境的影響。

AI正將農業領向智慧化自動化的時代。中國政府政策扶持,企業技術創新,正在推動中國智慧農業模式形態。但智慧農業的價值不僅在於提升產能,更關乎糧食安全、資源節約與可持續發展。當中國農業從傳統模式轉向數據驅動、綠色高效的新質生產力時,也將為全球農業發展帶來新啟示,AI賦能農業,終究不只是單純的技術突破,而是構建產量環境、糧食安全,兼顧現代農業體系,推動全球農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周卓然(新民黨第六屆青年委員會主席、新民黨社區發展主任) - 2025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