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與財政穩健宜取平衡

2 星期前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日前(26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現屆政府的第三份《財政預算案》。在連續三年的財政赤字壓力下,本年度財政赤字預計達到872億港元,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問題不容忽視。如何在維持社會福利的同時,確保財政穩健,成為一大挑戰。

「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二元優惠計劃)在2012年實施以來,財政負擔逐年增加。數據顯示,從2013/14年度的5.1億港元飆升至2023/24年度約40億港元,而2024/25年度的預算開支將達到60億港元。這意味著計劃實施至今的支出增幅達1087%。如果未來繼續以現行制度推進,相關支出到2030年可能突破100億港元——這筆巨額開支相當於每年可興建2.5座社區健康中心。如此龐大的財政壓力,無疑對公共資源分配構成威脅,讓其他急需資金支持的公共服務面臨挑戰。

今次《財政預算案》提出的「兩元兩折」方案,以分級補貼機制來平衡社會需求與財政負擔。具體而言,計劃分短途與長途出行給予不同補貼。短途車程(即車資10元以下)繼續維持2元收費,保障長者的日常交通外出需求。至於10元以上的長途車資,特區政府提出採取兩折收費模式。例如原來車資26元的過海車程,長者只需支付5.2元(即26元x0.2)。這個安排既延續優惠政策的初衷,又可適當控制開支增長過快的情況。

此外,新方案設置每月240程的使用上限,平均每天8程,遠高於統計處數據顯示的長者平均每日4.5次出行需求,並為特殊情況留出約1.8倍的緩衝空間。這樣的設計既能滿足大部分長者的交通需要,也能防止個別濫用情況,從而更合理地分配公共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兩元兩折」方案不單是一項技術性的財政調整,更是香港推動公共福利改革的重要一步。人口老化、勞動人口比例下降的現實情況下,香港需要尋求一套既能保障弱勢群體福利,又能避免公共財政失衡的制度。新方案正是嘗試在福利與財政穩健之間尋找平衡點。

社會聚焦討論「新增的車資差額」之外,我們也應關注如何在有限資源下,為長者提供必要支持,同時避免因過度補貼而削弱計劃的可持續性,甚至為公共財政構成壓力。「兩元兩折」方案或許不能滿足所有人的期望,但其背後的理性思考,是香港擺脫「高福利、高赤字」困境的重要嘗試,期望社會大眾能夠理解。

黎棟國(立法會議員、新民黨常務副主席) - 2025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