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欠基金被濫用

2 星期前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大班麵包西餅在25日突然宣布全線結業。這家成立於1984年的老牌企業,曾經因首創「冰皮月餅」而成為華人糕點市場的創新標杆,如今卻以突然結業、拖欠員工工資和遣散費的方式結束,非常可惜。近百名員工無奈於停業當日到勞工處求助,初步統計涉及欠薪、代通知金及假期補償等金額高達2,800萬港元。

近年,企業欠薪事件屢見不鮮,飲食業成重災區。就在5月,連鎖食肆海皇粥店結束業務,留下大量欠薪和遣散費問題,涉款以百萬計。6月,高峰期曾擁有逾二十個餐飲品牌的景樂集團亦突然停業,導致逾120名員工向勞工處求助。這些事件表明,飲食業在面對高昂的租金、勞工成本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時,經營十分困難,甚至難以為繼。

大班麵包西餅的經營問題早有端倪。報導指,自2021年公司易手後,經營狀況每況愈下,財務困難不斷浮現,包括多次被業主入稟追討租金,總額近200萬港元。更令人關注的是,在結業前夕,公司管理層要求員工將分店現金運回總部,隨後便在凌晨發內部通知宣告全線結業。若報導屬實,這種行為難免令人質疑,公司管理層是否有意規避責任。

香港設有「破產欠薪保障基金」(又稱「破欠基金」),旨在為遭欠薪的僱員提供經濟援助。近年數據顯示,「破欠基金」的申請和支出正急速攀升,2024年批出的款項高達2.47億港元,較2020-21年度所批出的8450萬港元,增幅顯著,引發社會關注「破欠基金」是否遭濫用。

「破欠基金」的設立初衷是為了幫助受企業倒閉影響的員工,如今卻可能被不負責任的企業用來逃避應盡的責任。例如企業在結業前調走現金,是否反映已提前「規劃」讓「破欠基金」代為支付欠薪?當企業可以隨意將責任轉嫁給公共資金,「破欠基金」是否淪為企業的「提款機」?

大班麵包西餅結業敲響了警鐘。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倒閉是社會不想見到的,但僱主有責任盡早通知員工,依法處理及支付薪金和遣散費等,而非一夜間轉移現金、突然倒閉。事件亦反映特區政府應全面檢視「破欠基金」以及相關法例,及早找出及堵塞漏洞,既減低「破欠基金」遭濫用的情況,亦要提高警戒,進一步防止不良僱主走「法律罅」,若爆出可疑個案,必須嚴查。

黎棟國(立法會議員、新民黨常務副主席) - 2025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