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政變」疑雲

  • 邁希希
  • 賽義德
  • 總統
  • 總理
  • 突尼斯
  • 政變
2 年前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突尼斯局勢再度緊張

一個新冠疫情,為不少國家帶來嚴峻的考驗。因疫情激發的社會動盪,近日最惹大家關注的便是突尼斯。作為「阿拉伯之春」原鄉的突尼斯,民眾抗議政府抗疫不力,經濟不景,這竟引來總統賽義德藉此解除總理邁希希職務,並暫停國會運作,還派出軍隊執行命令,有人指形同政變。

當十年前的一場革命,令到多個阿拉伯國家陷入戰亂,唯獨突尼斯能挺過來,逐步建立民主體制。可是,現在的突變令突尼斯人想起埃及。革命後數年間,埃及軍方也是借群眾對穆斯林兄弟會領導的民選政府不滿而奪權。

大家都說,突尼斯今場政治風波,背後主要由經濟因素誘發。事實上,這個小國自革命後經濟一直沒有起色,失業率高企,令到有段時間好些工人不時上街抗議,表示寧願回到昔日有穩定經濟發展的獨裁統治。

5年前我再度到突尼斯採訪,認識好些在前朝已經失業的人士,至今繼續失業,我認識好些失業者,從青年時代到中年時代,一直也未能找到工作,對革命開始時充滿期盼,到現在滿是幻滅,唯有走上街頭絕食抗議。這種悲酸景象,不是一小群人,疑是一大批人浩浩蕩蕩地絕食。

我去探訪一個突尼斯家庭,不是主人家不想盛宴招待客人,而是糧食真的缺乏,普通一碟淋上番茄醬雜菜的主糧古斯米(Couscous), 放上三個匙羹, 每人一囗一口地吃,吃得我實在不好意思。

突尼斯 一直依賴旅遊業作為經濟支柱,革命後遊客大減,後來更受累於鄰國利比亞的動亂,加上敘利亞恐佈活動的波及,旅遊業始終恢復不過來。現在又輪到疫情,目前正遭遇非常慘烈的新冠變種病毒蹂躪,有接近60萬人染疫,2萬人死亡,令國家經濟接近破產邊緣。

突尼斯人多次在民主與麵包掙扎,最後還是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和自由。為了保障民主,革命後突尼斯修改憲法,採取半總統制,目的是希望總統丶總理及國會分享一定權力,互相制衡,可是在現實中反而增加更多的權力鬥爭。

諷刺的是,在疫情惡劣的情況,突尼斯政黨之間的政治鬥爭卻愈鬥愈激烈,總統賽義德一聲令下,啓動憲法賦予的緊急權力,大呼說:「 現在都是什麼時候了?!國家哪還有餘力縱容政黨惡鬥!」原來在小小的突尼斯,竟然有200多個政黨,也真嚇人。「好景未常」,卻鬥過死去活來。

原來賽義德早在年前一上台已提出修改憲法,要求增加總統權力。一方面他表示將強打貪腐,終結政黨惡鬥和致力發展經濟的主張,頗受年輕人和工人階級歡迎,另方面他的專權霸道也惹來不少非議。

不過,在邁希希領導的政府,確實犯下了不少經濟和防疫政策的錯誤,賽義德的做法雖然有違民主,但深受經濟打擊的民眾,當中亦有不少期待總統將會組成的新任政府,可解決國家危機,連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的突尼斯總工會,竟然也表態支持賽義德臨時奪權,撥亂反正。至於歐美政府,他們亦不敢大力抨擊,只促使賽義德儘快回歸民主的軌道上。

張翠容 - 2021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