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民主崎嶇路

  • 緬甸
  • 昂山素姬
3 年前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緬甸自二月一日軍方奪權以來,局勢每況愈下,死傷無數,最近軍方更空襲國內少數民族地區,製造了一批又一批難民湧向鄰國,該地區武裝力量奮而抵抗,而緬甸老百姓也沒有停止冒生命危險上街抗爭。看來,緬甸已向內戰方向進發。

緬甸的民主路可謂十分崎嶇,即使有了普選制度,只要掌有槍桿子的軍方不願放權,一樣是危機四伏。另方面,緬甸的民主也始終令人奇怪。或許我們可從改革大旗手的前總統登盛如何看民主,略知端倪。

他說,民主是獲取經濟成長的手段,但必須有紀律。說得白一點,推行民主的背後意圖,就是令西方解除制裁,外資重回緬甸和引進西方的科技技術。他有一位助手這樣說:「我們需要一個可以帶來經濟發展的政治體系,好讓人民富起來。我們必須把貧窮率從百分之二十六降到十六。」

到了昂山素姬上台,相信她亦以此為目的,即是一切以經濟復甦為己任,這解釋了民主女神掌權後變得很務實。雖然如此,但有知情者指改革仍動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官僚體系裡支持改革者其實不多,他們陽奉陰違,令緬甸的改革異常脆弱。

事實上,即使到了2010年軍人專制統治結束,但緬甸的民主轉型卻是由上而下,實行軍方及文人政府權力雙軌制。有軍方背景的「鞏固與發展黨」是轉型的主導力量,國會的設計保證軍方有四份之一議席,其他議席直選產生,以向外界宣告緬甸正式進入民主轉型。可是,民主化的緬甸對各民族自治權遲遲未有落實,而少數民族對緬甸的民主轉型,從一開始便充滿疑慮,加上今次軍方政變,這些少數族裔地區隨即烽煙再起。

今次緬甸政變原因何在?說來說去不就是由於軍頭敏昂萊貪戀權力的野心,有感去年底大選結果威脅了軍方勢力。其實五年前緬甸第一次的普選,昂山素姬亦一樣表現出對權力的貪婪。

她因兒子有英藉而未能登上總統之位,但她用盡辦法架空總統,令自己成為掌握實權的太上皇,創出一個「國務資政」之位給自己,完全廢了真正總統的武功。上台之後為保權力,昂山素姬把其政黨「全國民主同盟」(民盟)掌握在她一人手中,因此有不少人戲謔民盟是一人黨,女神黨。權力,就如一面照妖鏡,照盡古今中外眾生相。

五年過後,民盟政府相比五年前聲望雖有所下滑,但仍擁有很高的支持率,民主化進程本可自我修正,繼續往前行,無奈軍方感到受威脅,採取了今次的軍事行動。

緬甸危機牽動地緣政治,該國現正面對美國及歐盟、東協、中國和俄羅斯等多方力量。有人說, 緬甸是美國拜登新政府和中國較量的第一個戰場,但若了解歷史,便知道美國在緬甸的實際影響其實不大,因此制裁這手段也不見得有效。西方寄望昂山素姬一上台便向西方傾斜,但她卻第一時間訪問中國,擁抱中國「一帶一路」。西方愈制裁,緬甸官方便只會愈傾向中國。

事實上,美國在緬甸開放改革上亦無重大貢獻,過去五年特朗普甚至沒有訪問緬甸。在地緣上,緬甸更寧願選擇加強和東南亞及亞太地區的整合,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自緬甸開放以來,蜂擁到該國投資的都是中國、泰國、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

這包括中國主導的「中國緬甸經濟走廊」(CMEC)、泰國Amata公司協助緬甸創立仰光智能城市計劃、日本資助的「廸拉瓦經濟特區亅、韓國和新加坡參與的工業園區計劃等。

不過,歐美卻可站民主價值的道德高地譴責軍方,令到中國尷尬,左右維難。畢竟中國要在緬甸掌握經濟影響力,也需能攏絡該國的民心。要知道,支持軍方即站在大多數緬甸人的對立面,反令美國有機可乘。中國若能勸籲軍方還政於民,這才締造雙贏局面。不然,贏得軍心,輸掉民心,甚不化算。

張翠容 - 2021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