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6天 創間隔最短紀錄
神十四乘組再出艙驗證救援

不到16天 創間隔最短紀錄
 神十四乘組再出艙驗證救援 不到16天 創間隔最短紀錄 神十四乘組再出艙驗證救援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密切協同,在17日17時47分完成神舟十四號任務的第二次出艙活動。陳冬與首次執行出艙任務的蔡旭哲,較預期提早約1小時圓滿完成艙外助力手柄安裝、載荷回路擴展泵組安裝、艙外救援驗證等任務,劉洋在核心艙內完成支持工作。

基於兩方面考慮 乘組任務量飽滿

據報道,神舟十四號乘組在9月2日凌晨剛剛完成首次出艙,在僅僅不到16天後,於昨日再次進行出艙作業,創下中國兩次出艙活動間隔最短的紀錄。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專業副總師潘順良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這樣的安排主要基於兩方面考慮。

首先,與空間站的任務規劃有關係,神十四乘組任務量飽滿,後續即將發射夢天實驗艙,在此之前,空間站組合體還要進行轉位工作,從現在的「一」字型,轉位為「L」型構型。目前的「一」字型更適合進行出艙。

此外,比較緊密的出艙任務,剛好可以驗證常態化出艙。對於密集出艙,航天員以及地面的各個系統,都要進行大協同。空間站進入運營階段,可能還需把核心艙的太陽翼轉移到實驗艙兩邊,這實際都需要有常態化的多次出艙。此次,神舟十四號乘組,相當於對出艙活動進行提前的演練驗證。

蔡旭哲太空出艙「首秀」

神十四任務的第二次太空出艙,任務間隔短,同時也是蔡旭哲太空出艙的「首秀」,但陳冬與蔡旭哲兩人的表現完美,較預定時間提前約1小時就完成了全部任務。此次出艙活動還有兩個「首次」,分別是首次安裝問天氣閘艙艙外助力手柄,以及首次進行艙外救援驗證,這些任務均與航天員的艙外安全有關。

據介紹,艙外助力手柄是一個應急使用裝置,也是保障航天員艙外安全的一道防線。專家表示,前幾次任務中航天員都是在艙內開出艙門的,助力手柄在本次任務中,安裝在環形扶手旁邊的工具箱上。手柄的主要作用,是在應對異常或緊急情況下,當無法從艙內開艙門的時候,需要航天員從艙外開艙門時,用把手來把艙門打開。

艙外救援是驗證艙壁上的兩名航天員通過攀爬的方式,一名航天員將另一名模擬「失去行動能力」的航天員帶回艙內的過程。航天員要防止自己飄走,還要防止「失能」的航天員飄走,所以主動施救的航天員很辛苦,要一邊拉着航天員一邊倒騰安全繩回到艙內。

現場視頻顯示,蔡旭哲在地面的指令下,「扮演」了「失能」航天員,在指令長陳冬的「救助」下,兩人在數分鐘內就順利返回艙內。

編輯:YS

閱讀更多: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出艙 為何太空看不到星星?

神十四實現太空種菜 還將養蟲養魚養烏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