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出爐
一人有一個家庭醫生?

1 年前
《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出爐
 一人有一個家庭醫生? 政府公佈《基層醫療健康藍圖》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政府公佈《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計劃明年第2至3季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市民可以透過「一人一家庭醫生」和跨專業公私營協作模式,在《基層醫療名冊》尋找家庭醫生,就可取得政府資助治理慢性病,當局會先針對高血壓和糖尿病推出試行計劃。

料慢性病患者10年後大增

醫務衞生局長盧寵茂稱本港是全球人均壽命最長的地區,隨着人口老化,慢性疾病也日益普遍,預計本港慢性病患者在10多年後會由220萬人增至300萬人,佔人口3成7。盧寵茂指目前醫療體制「重治療、輕預防」,公營專科服務佔整體醫療開支約8成,而基層醫療開支就佔不足2成,慢性病患如不及早發現和治療,或會惡化,公營醫療體系將不勝負荷,專科門診輪候時間亦會持續上升,因此醫療體系必須改革,才能做到「長啲命、遲啲病」,提升健康壽命。

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指,計劃收費會參考以往經驗,包括「公私營醫療協作計劃」,並舉例如市民現時未知自己有否糖尿病風險、年齡45歲以上、體重過高,就可透過「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得到跨團隊、跨專業服務,除家庭醫生外,亦會有營養師、護士、物理治療師等。她表示計劃不是想分走病人,而是希望及早找出不知自己有病的病人,提高他們對身體狀況的意識,及早醫治,因高血壓和糖尿病,約一半患者為隱性,每3名患者就有1人有併發症,如可及早發現和治理,患者可避免出現併發症,亦可減少醫療負擔。目前本港有約15,000名醫生,《基層醫療名冊》就有約2,600人,她不希望人手問題窒礙基層醫療發展,相信推出計劃後會有更多醫生加入。

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召集人梁卓偉補充指,相信市民參與計劃所支付的醫療費用,與在公營醫療系統接受相同服務,差價不會太大,希望將現有及未來新資源重新整合,更有針對性、以「標靶式」精準做好資助,讓最有需要的群組得到最好的基層醫療。他舉例指以19/20年公營普通門診服務對象為例,三分之二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當中四分一屬經濟情況不佳病人,希望未來將公共資源用在這個群組身上,其餘市民就利用該計劃,以共同承擔原則,透過家庭醫生篩查及管理慢性病。

倡長者用醫療券預防疾病

另外,藍圖亦提出加強基層醫療服務管理,成立基層醫療署,當局亦會整合資源,鼓勵將長者醫療券用於預防疾病。李夏茵透露措施包括長者要使用至少1,000元醫療券於預防疾病和管理健康等用途後,《施政報告》提出增添的500元才會自動發放到戶口。藍圖又提出要檢討和更有系統推算基層醫療人員需求,加強中醫和藥劑師在基層醫療角色,以及改善數據互通,要求所有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使用「醫健通」,加強社區和公立醫院雙向轉介。

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召集人林正財就表示,基層醫療與人口老化掛勾,如果基層醫療做得不好,公營醫療或長者長期護理可持續性就受懷疑,需要建立健康基層醫療生態系統,理順醫管局及衞生署營運的不同基層醫療服務,與地區康健中心更好連結。

編輯:CLO

閱讀更多:

按互補互利推動跨境醫療合作逾萬名住大灣區港人長者受惠

政府成立策略採購統籌處向私營市場採購醫療保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