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公開
Omicron真面目

港大醫學院公開
 Omicron真面目 在低倍電子顯微鏡下(圖左),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株後的猴腎細胞(Vero E6)受損,腫脹囊泡,且囊泡內含有黑色小病毒顆粒。而在高倍電子顯微鏡下受感染的Vero E6細胞(圖右),病毒顆粒的表面呈皇冠形的刺突蛋白(紅框示)。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全球學者研究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繼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袁國勇教授團隊成功從臨床標本中分離出Omicron病毒變種株後,該學院8日再公開Omicron變種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的圖片。

從港大醫學院發布的圖片可見,在低倍電子顯微鏡下,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株後的猴腎細胞(Vero E6)受損,腫脹囊泡,且囊泡內含有黑色小病毒顆粒。而在高倍電子顯微鏡下受感染的Vero E6細胞,病毒顆粒的表面呈皇冠形的刺突蛋白。

何栢良:對疫苗「逃逸能力」更高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日表示,非洲有研究顯示,Omicron對輝瑞新冠疫苗的「逃逸能力」更高,反映病毒似乎能大幅削弱疫苗預防感染能力,而且幅度較其他變種病毒株更大。不過,他認為這不代表打針無用,指疫苗仍能降低感染後出現重症及死亡風險。

何栢良表示,依照現時的情況來看,仍建議市民打第三針疫苗。他稱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接種第三針疫苗才算「完成接種」,本港距離有關目標相差很遠。此外,本港亦要依賴極高疫苗接種率重新開放邊境。

編輯:Sun

閱讀更多:

閱讀更多:

周四起強制掃「安心」 三類人獲豁免可填紙仔

港康碼網上實名登記 須申報住址及安心出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