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跟進逾300位康復者
「長新冠」仍有很多未知

1 年前
中大跟進逾300位康復者
 「長新冠」仍有很多未知 中大跟進逾300位康復者 「長新冠」仍有很多未知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新冠疫情已於全球流行兩年多,社會上越來越關注新冠後遺症問題(長新冠)。在已逾120萬人確診的香港,相關研究正在進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指出,中大醫學團隊跟進逾300位新冠康復者半年後,發現每四名康復者中,便有三人患長新冠,佔76%,而長新冠仍有很多未知,因人而異,科學家仍在探索。

多器官症狀問題 可持續一年以上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長新冠」的定義為新冠康復者出現持續而無法解釋的徵狀,通常在染疫後3個月內出現、持續至少2個月,而徵狀可以持續數周、數月甚至一年以上。

「長新冠是一種多器官的症狀問題,有人是每個器官都出現問題,有人是某些器官,某些系統的症狀比較明顯。」陳家亮說,如腦霧,腦子突然就感覺轉慢或停頓。有人在呼吸時感到氣促,整天乾咳;有人感到四肢乏力;此外還有常見腸道不舒服,如消化不良、便祕、吐瀉等方面很嚴重。

為何會出現這些長新冠症狀?答案在腸道。陳家亮以抑鬱症為例,抑鬱症因大腦缺少俗稱血清素的神經傳遞物質,而人體內90%以上的血清素,是由腸道細菌產生。作為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領導研究團隊,在今年1月研究腸道細菌失衡與不同類別的新冠後遺症之間的關聯。

長新冠病人腸道微生態失衡

「我們研究分析超過1200個糞便樣本,發現長新冠病人腸道微生態,有奇特的微生態失衡。多了一些惡菌,或者少了一些益菌,讓腸道細菌失衡。」陳家亮認為,也許是失去這些物質,讓長新冠人士有這些無法解釋的持續症狀。腸道失衡的背後,陳家亮把目光聚焦在腸道微生態。

「我們將長新冠分成不同亞型,研究中發現,不同亞型長新冠患者,腸道細菌失衡形態也有各自特色。更重要是,我們可以給患者一個希望,若我們可以改善腸道細菌的失衡。長新冠症狀就有希望逐漸改善。」陳家亮說,儘管沒有證據顯示長新冠與感染病毒後症狀的嚴重程度相關,但感染風險在不同的變種病毒株中存在差異。

「簡而言之,確診新冠後輕症或重症,與是否出現長新冠,暫時顯示是沒關的。」不過,陳家亮也強調,Omicron患者康復後患長新冠風險,相比Delta低很多。

編輯:YS CHAU

閱讀更多:

專家:Omicron病毒持續進化 每個人恐將重複多次染疫

研究:新冠病毒可傳遍全部器官 存活長達8個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