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四分一世紀的香港發展
回歸25周年大事記:體育篇

回首四分一世紀的香港發展
 回歸25周年大事記:體育篇 中港乒乓球隊大合照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香港回歸25年,能繼續以中國香港名義出戰世界各地賽事,這個彈丸之地出產為數不少的世界第一,在奧運更破紀錄奪得1金3銀4銅,比回歸前李麗珊在滑浪風帆的一面金牌為多。港足曾在主場贏得東亞運金牌,甚至跳繩隊也在世界賽上名列前茅。體育發展越來越受重視,運動員有香港體育學院財政上支持,北上或到世界各地集訓,政府亦興建啟德體育園,將首度主辦全運會,以往亦曾協辦2008年北京奧運的馬術賽事。現細數香港運動員在這25年多個體育項目的成就。

 

田徑

「媽媽的神奇小子」蘇樺偉,天生患有痙攣,但一直以來不屈不撓的精神令人鼓舞。早在回歸前一年,他已在殘奧會中一鳴驚人,更在2000年悉尼奧運勇奪3金達至生涯高峰。他在田徑賽場馳騁21年,曾5度出戰殘奧,在2008年北京「主場」打破男子T36級200米徑賽跑殘疾人士世界紀錄,接受全場9萬人的歡呼。連為中國在東京奧運首奪4x100米跑接力銅牌的蘇炳添,也封這位同姓同宗跑手為「蘇神」。無可否認,蘇樺偉的起點絕對不高,他能步行、甚至奔跑,也許已是一個奇蹟,但他在母親悉心照料下,不單戰勝一切生活上的種種困難,更能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直至2016年才正式退下來。蘇樺偉有兩位伯樂潘健侶、歐陽家駒,但背後居功至偉的,肯定是蘇媽,他倆感人的故事去年更被拍成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票房大收,在香港及海外屢獲殊榮。

 

乒乓球

香港乒乓球壇向來都是國家隊「二線兵」爭口氣的舞台。中國乒乓球人才輩出,要出頭的都要爭崩頭,因此「輸出」到世界各地的好手非常多,南下轉為代表香港的國家隊選手也多不勝數,當中表表者肯定是「乒乓孖寶」李靜與高禮澤,這對來自廣東的男雙拍檔,在2004年雅典奪銀,是香港回歸以來首面奧運獎牌。雖然為香港贏盡榮譽,如另一位來自河南的女將帖雅娜與隊友桑亞嬋、柳絮飛等曾為港奪世錦賽團體銀牌,但仍有人謔稱這些球手為「僱傭兵」,認為他們是外援,對土生土長的香港球員幫助不大,卻不知他們播下的種子已萌芽。這些國手中不少人退役後成為教練,致力培訓小將,港隊時至今日已由這些本土球員接班,由李靜教練教導下的杜凱琹、李皓晴及蘇慧音在去年奧運過關斬將,取得女子團體銅牌,李靜薪火相傳之餘,帶隊員回內地接受高強度集訓也功不可沒。

 

羽毛球

與乒乓球發展相似,中國國家羽毛球隊一度是全球霸主,即使近年回落,水準也佔世界列強一席位,因此,也有很多曾代表國家隊的球員因各種原因「轉籍」香港。上海出生的王晨,2001年在香港名將陳智才鼓勵下,代表香港屢獲大賽獎牌,世界排名更一度高踞第一位。到2006年多哈亞運,王晨在張寧、謝杏芳兩位中國國家隊最強球手夾擊下,依然贏得金牌,決賽對手更是當時的香港小將、「黑妹」葉姵延,王葉兩人為香港包辦金銀牌,絕對是香港羽毛球史上的又一高峰。近年,香港羽壇本土新星湧現,諸如男單的伍家朗、李卓耀,混雙的鄧俊文/謝影雪,都在不少賽事有出色表現,尤其「鄧謝配」於東奧銅牌戰硬撼東道主的渡邊勇大與東野有紗,最終雖以0:2落敗,失落獎牌,但已經打破港隊紀錄。

 

壁球

壁球在香港頗為普及,能爭取好成績的運動員亦多,如早年極具書卷氣息的「小旋風」趙詠賢,回歸後四度出戰亞運都穿金戴銀,亦在2009年香港主場舉辦的東亞運中所向披靡,個人奪得3金1銀,翌年與後輩歐詠芝、陳浩鈴及廖梓苓在廣州亞運贏得團體賽銀牌後掛拍,且退而優則教,盡力為香港培育新血,也為小師妹接班出心出力。正如上文所言,香港壁球隊從來不愁接班人,其中歐氏姊弟更是一時佳話,此前從未在亞運奪金的他們,在上屆雅加達亞運竟然分別奪得女子團體及男子個人金牌,歐鎮銘更是在男單決賽擊敗另一港將李浩賢奪金,這兩姊弟光耀門楣之餘,也令港人深感驕傲。可惜的是,壁球始終未能納入奧運,令這些高質素香港球手無緣在更大的舞台好好表現自己。

 

空手道

壁球場上有歐氏姊弟,空手道界也有劉氏兄妹,同樣為人津津樂道。妹妹劉慕裳兒時追隨哥哥的步伐學習空手道,誰知青出於藍,去年在東京奧運奪銅,要知道這面獎牌極其珍貴,因為隨時可一不可再。空手道以往與壁球一樣,不被納入奧運項目,全因空手道是日本國技,才能成為東奧賽項,而在下屆巴黎奧運已不復再。長年累月在各地集訓和比賽的劉慕裳,挾之前於世錦賽奪銅的勇勢,在東奧空手道女子個人形項目銅牌戰擊敗土耳其對手,令哥哥劉知名既羨慕又欣慰。妹妹在奧運奪銅,劉知名實力其實也不遑多讓,曾在多個世界賽分站奪獎的他,幾個月後即在全運會男子個人形項目同樣奪銅。香港於1997年回歸後,一直有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運動會,並取得不少獎牌。

 

保齡球

在港英時代,最受港人注目的保齡球手有車菊紅及許長國,前者為香港首奪亞運金牌,後者則曾為世界第一,可惜兩人均已與世長辭。要數回歸後的代表,應該是胡兆康,他曾夥同前輩許長國奪得大阪東亞運男雙金牌,同時亦奪得個人優秀賽金牌,自此聲名大噪,「保齡神童」之名不脛而走。雖然小時了了,但胡兆康隨年漸長,更添成熟,從2014年他不幸證實罹患睪丸癌一事可見一斑。為不影響隊友備戰仁川亞運,他竟隱瞞病情,背負千斤壓力的胡兆康,終與麥卓賢、曾德軒、甘兆麟、楊偉基和陳逸朗合作贏得男子五人隊際賽銅牌,直至回港後才再向傳媒披露自己患癌一事。翌年,胡兆康不單抗癌成功,更成為香港首位世界冠軍,在第51屆世界盃男子賽贏得冠軍,他這迎難而上的勇氣與毅力,絕對值得港人借鏡。

 

桌球

桌球傳統向來是重男輕女,獎金金額也差天共地,縱然如此,香港仍有一位世界桌球壇一姐、四眼妹吳安儀。吳安儀受爸爸吳任水薰陶,自小已隨父兄參戰大大小小香港㮚球賽。雖然在男人堆中打滾,但吳安儀一直巾幗不讓鬚眉,2009年衝出香港到英國參加世界業餘錦標賽奪魁,更於6年後殺敗老對手、衞冕的英國球手伊雲絲,贏得女子桌球界的最高殿堂WLBSA世界女子桌球賽。2018年,吳安儀榮登世界排名第一,其後更有機會與男子職業桌球手同場較量,成就前無古人,同時為女子桌球手爭取更多話語權。為吳安儀開路的,還有1996年由加拿大回流的傅家俊,他曾在多個職業排名賽獲得冠軍、4次在賽事中取得147的一棒最高度數,亦多次代表香港取得亞運獎牌。傅家俊在當時亞洲球手為數不多的年代,讓世人知道桌球並非只是歐洲人的玩意,世界排名也高達第5。

 

劍擊

香港產出兩位劍擊奧運金牌,一個是張家朗,另一個是余翠怡。香港花劍「劍神」張家朗年少得志,初出道已在亞洲青年錦標賽大放異彩,兩年後則令多位亞洲首屈一指的劍手臣服,稱霸亞錦賽。2017年成為世青賽冠軍,前途無可限量的張家朗,去年在東奧於半爆冷情況下,以15:11擊敗衞冕的意大利劍手奪金,港人對這塊金牌期待已久,經過6屆的等待,才再有港人踏上奧運頒獎台最高一級。張家朗勇勢未止,之後更成功登上世界第一寶座,與女子重劍運動員江旻憓平分秋色。至於另一位香港奧運金牌得主余翠怡是殘奧代表,11歲時患上骨癌,在接受化療後傷口發炎,因而要切除左腳小腿並裝上義肢的她,自2004年起7奪殘奧金牌,與蘇樺偉同是香港殘奧史上最成功的運動員。

 

單車

香港單車隊在世界賽場有好成績,與內地因素不無關係,其中最主要是聘得來自上海的沈金康教練,先後為香港培育了多名世界冠軍,黃金寶、李慧詩、郭灝霆、張敬樂、黃蘊瑤等都在其「軍訓式」教導下成才,同時他亦在配套毫不理想的年代,透過自己的人脈,帶隊回內地集訓,令隊員實力大躍進,在全運會、亞運會乃至世界賽都屢創佳績。「牛下女車神」也在恩師麾下有長足進步,並先後在凱林賽及爭先賽奪得兩面奧運銅牌,其打不死精神也成為港人的榜樣,即使因傷患曾被沈金康勸退,她也絕不退讓,堅持繼續打拼,成就更出色的自己。政府有見運動員成績理想,且又欠缺合適賽場訓練及作賽,故於2010年耗資逾11億興建香港單車館,並曾舉辦世界盃及世錦賽等大型賽事,以推廣單車運動。

 

游泳

剛說到李慧詩有兩面奧運銅牌,另一位坐擁兩面奧運獎牌的,就是東奧兩銀得主何詩蓓。這位生於香港的混血兒,爸爸是愛爾蘭人,媽媽為港人,4歲開始在南華會受訓的她在香港賽場難逢敵手,2014年在青奧嶄露頭角,但在成人賽未見太大優勢,直至後來負笈美國升學,從中改善技巧,在NCAA美國大學D1游泳賽與眾多好手較量,終在東奧迎來大爆發,除於主項200米自由泳奪銀,亦於100米自再添銀牌,風頭一時無兩。在何詩蓓突然大幅進步之前,她與一眾港隊隊友施幸余、歐鎧淳、鄭莉梅、楊珍美及陳健樂等,也在亞洲級的接力賽奪得不少獎牌,成就更勝另一英裔港人前輩韋漢娜。何詩蓓奧運後仍維持狀態,去年12月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女子200米自由泳決賽,以1分15秒31奪標兼破世績,創下香港歷史。

編輯:C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