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英法聯軍焚毀162周年紀念
一文看清圓明園原貌

1 年前
遭英法聯軍焚毀162周年紀念
 一文看清圓明園原貌 昨日是圓明園遭英法聯軍焚毀162周年紀念日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始建於清代的圓明園,曾被譽為萬園之園,但於1860年10月18日被英法聯軍劫掠與焚毀,對此園方表示為了銘記這段162周年的歷史,昨日(18日)園區免費開放一天,央視更公開一段以動畫方式復原圓明園的片段。

圓明園為清康熙48年(1709年)始建,嘉慶14年(1809年)建成,是圓明、長春、萬春三園之總稱,也是清代最重要的皇家建築之一,清朝皇帝每到盛夏都會到圓明園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圓明園又有「夏宮」之稱。慈禧太后也相當喜愛其中的「天地一家春」當中的「大雅齋」,該園遭焚毀後,慈禧太后自身訂製的御用瓷器,即是使用「天地一家春」、「大雅齋」等銘款紀念。

5位清帝150多年經營

圓明園歷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5位皇帝150多年的經營,建築風格中西合璧。直至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連燒3天3夜,圓明園內至少150萬件文物被掠奪,包括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等等。其後歷經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官僚、軍閥、奸商乃至政府的損毀,圓明園徹底變成廢墟一片。直至1988年,圓明園遺址公園建成,但僅存山形水系、園林格局和建築基址,假山疊石、雕刻殘跡滿佈園內。

博物館展出5件青銅獸首

昨日是圓明園遭英法聯軍焚毀162周年紀念,圓明園遺址公園日前發佈公告,指出「為銘記歷史,讓更多的人走進圓明園,紀念日當天圓明園遺址公園將對公眾免費開放」。此外,目前上海市閔行區博物館與北京市圓明園、保利藝術博物館正在上海進行《盛世回歸——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展出清代圓明園海晏堂十二生肖之牛首、虎首、猴首、豬首、馬首等5件青銅獸首,以及商周、春秋戰國、兩漢時期共40餘件國寶級青銅重器。

央視官方微博昨日亦公開一段以動畫方式復原的圓明園,貼文指「看得讓人痛心,勿忘歷史,吾輩自強」!在缺乏史料的情況下,圓明園難以恢復原貌、還原消失的建築。幸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郭黛姮使用數碼技術,將圓明園數碼化,重現「舊貌」。郭黛姮多年來帶領團隊查閱了萬餘件檔案,設計出4,000多幅復原設計圖紙,構建了2,000座圓明園數碼建築模型,6段歷史分期中的120組時空單元。

不復建圓明園有原因

由於圓明園各處景區留存的資料完整程度不同,甚至是嚴重缺失,整個復原工作困難重重。團隊不僅要研究樣式雷圖、銅版畫、歷史照片、清宮檔案,還要去了解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流散文物。在數碼復原海晏堂(原十二生肖銅雕所在地)時,為了搞清楚這座大型噴泉內部的運行原理,郭黛姮團隊還找到西洋樓設計師們參考的西方建築名著,以及傳教士們的往來書信。

由於圓明園有150餘年歷史,其面貌和風采在每位在位皇帝時都有不同。最終,團隊選取4個最具代表性的時期復原,包括最初創建的雍正時期、景觀最繁華的乾隆時期、資料最完整的道光時期和燒毀前的咸豐時期,又再細分出乾隆早期、乾隆中期、道光早期等時期,當中資料最完善的景區甚至復原了其13個時期的不同面貌。對於為何不復建圓明園,郭黛姮曾解釋,無論按照哪一個時代復建都有爭議,相反透過數碼化方能夠體現出它不同時期的變化。

編輯:CLO

閱讀更多:

乾隆白玉璽拍賣最高估值1.8億元即日起至21日會展免費觀賞

國家博物館「新員工」入職AI少女艾雯雯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