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沙嶺廚餘廠「O.PARK2」2024年啟用
承建商施工環保新招減24%碳排放

1 年前
北區沙嶺廚餘廠「O.PARK2」2024年啟用
 承建商施工環保新招減24%碳排放 北區沙嶺廚餘廠「O.PARK2」構想圖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不說不知,原來港人每日棄置到堆填區的垃圾中,有超過30%為廚餘,在2020年廚餘棄置量已達每日3,255公噸。繼環保署於2018年啟用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一期(O.PARK1)回收廚餘後,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承建、位於北區沙嶺的第2期(O.PARK2)2019年啟動施工,預計在2024年啟用,每日可處理300公噸廚餘。相關項目亦為本港首個承諾在施工期內實現碳中和的綠色工程,減碳量達24.7%。

位於北大嶼山小蠔灣的O.PARK1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是本港首個廚餘回收設施,位於北區沙嶺的O.PARK2則是第2個,預計將於2024年落成,計及污水處理廠回收試驗計劃,當局料O.PARK2啟用後本港廚餘總回收能力可提升至每日600公噸。環保署2019年批出標書時,本預計可於今年啟用,但去年發表的《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中則指將於2023年落成。

將廚餘轉化為生物氣發電

如今再推遲至2024年,承建商董事長兼總經理孔祥兆解釋,項目於2019年開始施工,因疫情下物料及工人全部都受影響,並強調團隊已盡量追趕時間,現時工作依期,結構工程已完成,剩餘機電及裝修工作,有信心於2024年如期落成。該公司高級地盤經理師達則表示,O.PARK2採用厭氧分解技術,將廚餘轉化為生物氣並用以發電,電力除用以維持其運作外,每年亦可輸出約2,400萬度剩餘電力至電網,相當於5,000戶家庭的用電量。

O.PARK2同時是本港首個「低碳施工」項目,他解釋困難在於全球亦沒有其他例子可參考,亦要考慮及平衡實際工期及工程進度。承建商採取3項方法減低碳排放,包括採用工地管理平台,以物聯網及人工智能等方式,監管建築工程的安全及進度;亦使用可持續低碳建築材料,以及開發「碳中和雲平台」,實時更新碳排放數據,分析減碳措施成效。

鋼筋全為循環再造減開採

O.PARK2內使用的鋼筋全部均為循環再造,減少開採鐵礦對環境破壞,項目亦採用「綠色混凝土」,以煉鋼過程中的副產物高爐礦渣粉代替60%水泥,師達稱由於要特別訂造器材製作混凝土,故成本有所增加,不過「綠色混凝土」的結構更強,安全系數較一般混凝土高5%至10%,相信日後只要普及化,其成本自然會降低。興建O.PARK2行政大樓中亦使用吸碳磚,1立方米吸碳磚可減少61公斤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一棵樹木3年的吸碳量,而吸碳磚強度與普通磚相若,惟成本高約10%。

團隊稱相關減碳措施實施後,截至今年6月底,O.PARK2碳排放總量為24,389噸,實際減碳4,240噸,已超越《有機資源回收中心二期施工期碳中和承諾書》中預計的3,198噸減碳量,而與傳統施工項目相比,O.PARK2在去年已減碳24.7%。孔祥兆期望可將相關碳中和方案推展至公司旗下其他建築項目,推動建築業達至全面減碳目標。

編輯:CLO

閱讀更多:

調查:港人運動生活減碳不足金牌得主倡以單車代步實踐健康生活

明日大嶼三島概念圖曝光交椅洲人工島造價增至58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