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視野
匯聚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透過文字 / 相片 / 影像多角度分享他們精闢獨特的世界觀, 並分析社會的不同話題,擴闊大眾的視野。
黎棟國|棟悉港情
黎棟國
中國向世界展示發展航空科技的決心
黎棟國
黎棟國,GBS(金紫荊星章),SBS(銀紫荊星章),IDSM(入境事務卓越獎章),JP(太平紳士)。

倫敦大學校外課程法律學士,大律師(非執業)。
1973年12月加入人民入境事務處(回歸後改稱入境事務處)為助理入境事務主任。1999年2月獲晉升為助理處長。2001年1月獲晉升為副處長。2002年7月至2008年4月獲國務院委任為處長。曾掌管簽證、入境管制、護照、身份證、刑事調查、遣送、保護在外香港居民等工作。

2009年10月獲行政長官委任為保安局副局長。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獲國務院委任為保安局局長,管轄香港紀律部隊(警察、入境、海關、消防、懲教、飛行服務隊),輔助部隊(民安隊、醫療輔助隊)及出任機場保安公司董事。任內處理馬尼拉人質、日本福島輻射泄漏、斯樂登先生、非法佔中、旺角暴動等重大事件。

2018年3月,獲全國政協委任為第13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同年8月,任香港新民黨常務副主席。2022年就任立法會議員。
香港創科需「策略營銷」
強烈譴責美國干預香港司法制度
區議會應吸納年輕專業精英
區議會改革撥亂反正
工業零意外,香港人人愛
從法律角度看給十九歲的我
禁止學生使用AI:是保護還是限制?
輸入勞工計劃的前世今生
遊行的掛牌與膠帶
簡約公屋將迎來嚴峻挑戰
BBC示範甚麼是「言論自由」
如何應對高齡司機現象
洗衣街地皮低價成交「開壞個頭」
支持重啟「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香園圍甩轆、「易通行」唔通
早知今日 何必當初
上調足球博彩稅增加政府收入
向財爺提建議
當問題出現時要即時處理
不容外部勢力向法庭施壓
通關夢成真
人大常委會釋法,確立誰來判定是否屬於國家安全問題
Google倨傲令人齒冷
不要亂扣法庭帽子
懷念江澤民前主席對港情誼
兩宗國安案件 四個法律觀點
擴大跨境醫療服務
法例條文的中英爭拗
樹木管理一盤散沙
修例賦權,合法合理
抓穩二十大下的香港新機遇
科教興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成立「搶奪人才辦公室」
搶奪人才香港慢不得
有效國藥,為何不用
澳洲香港,抗疫大不同
香港有條件放寬至「0+7」
嚴懲失德醫生
騙徒手法層出不窮
懷緬書展常陶醉
佩洛西訪台,傳媒佔戲重
《過你一棟》,開箱!
「3+4」所傳達的重要訊息
兒童重症,一宗也嫌多!
前廳交流會體驗報告
慶典辦「一炮而紅」!
家超新政
選舉事務處欠一個交待
久守必失
突破「安心出行」盲點
修改「完成接種疫苗」標準
「安心出行」曝露缺陷
以「港康碼」覆蓋「安心出行」
冬奧預視的驚艷未來
抗疫攻防戰,香港必須贏
全民強檢怎樣做
內地防疫的封控區、管控區和防範區
北約東擴把俄羅斯逼埋牆角
深圳公務員「原地變身」抗疫義工
停課復課糾纏不清 同學光陰虛度
抗疫兩年欠甚麼
全民做快測
「保就業」歧視銀髮族?
第五波尾聲宜做全民強檢
第五波疫情的最後一里路
為何台灣的新聞稿會「內外有別」?
圖書館以人為本
築巢引鳳到前海
「幼兒中心督導組」竟隸屬「安老服務科」
十五條選擇題了解《基本法》?
立法會有審議附屬法例的憲制權力
打工仔喜訊──隔離檢疫是病假
李家超埋的班
孟晚舟事件折射中國外交成就
搶文件不是言論自由
「一經擁有,天長地久」的香港居留權
喪失了居留權,能進入香港嗎?
身份證密碼
立法會選舉提名期的「彩蛋」
「共同犯罪計劃」毋須在現場參與
投票率與非建制
競選台上一分鐘
Lorey|書僮看世界
陳家偉
你把錢存死了嗎?
陳家偉
陳家偉 (Lorey)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作為一位年青的創業家,Lorey 早於2008 年建立了自己的建築設計品牌公司LIVETURF,於香港建築界獲得廣泛認可並吸引傳媒多次採訪。2013 年,Lorey 展開其教育工作,跟隨幾位國外的企業培訓老師學習培訓技能。2014 年, Lorey 獲邀擔任跨勢培訓集團(QUESTCORP GLOBAL INC )的南中國區合夥人。跨勢集團於1984 年成立,是一個歷史攸久的跨國企業培訓公司,辦事處遍及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泰國及印尼等。跨勢集團專長於人力資源管理及企業發展的培訓課程,多年來累積了豐富的大企業培訓經驗,現時為多間國際大企業的指定培訓夥伴。2018 年,Lorey 擔任香港網台SUN CHANNEL 節目監製及主持,其「Lorey 讀好書」節目大受歡迎,累計已達超過1000 萬收看次數。而他近年更被邀擔任電視節目主持人,作多方面的發展。
脫口秀「辱軍」的反思
控制情緒 決定一個人的高度
美聯儲會分享「上帝的權力」嗎?
尹錫悅的傾情演出
關美國前第一夫人咩事?
當消費券用完之後...
尖沙咀避風塘X記有「劏客」嗎?
一枚深水炸彈
炸出樓市危機
從中烏關係看世界新變局
「不講武德」的新戰爭機器
「你好,香港!」好個頭!
「反過來想」的處世智慧
遇到這些人 請收起你的善良
別顧着巴結上司了
平輩同事才是你的貴人
下一個改變世界的恐怖科技
讓公屋資源更公平地分配
美元體系下最後一次減息?
從春運看中國人的家庭觀念
看不到盡頭的一場準世界大戰
偷換概念報導疫情數字 對國家沒有好處
聯繫匯率是時候脫勾了嗎?
我們迎來充滿困難的新常態
我們消極的下一代
我們即將面對的四隻大猩猩
看樓市升跌 要用系統性思考
見工面試別犯這些錯
我們才是媒體製造出來的「產品」
北部「刀」會區
這次我撐朱克伯格
還是覺得香港好
有工無人做
諾貝爾經濟獎的啟示
潘朵拉的盒子
逃離債務陷阱
我們為何愛上喵星人
買樓前 別低估美國的加息決心
一部韓國電影 看出高超的政治格局
國家反腐敗 任重而道遠
美國會繼續維持創新優勢嗎
到海外工作前 必問的三條問題
「二舅」和創新性破壞
買樓好時機?
佩洛西的小算盤
世界霸主的魚與熊掌
人類的生死抉擇
一個被稱為「女性地獄」的國度
從安倍晉三看民粹激化
求同存異  並沒有想像中難
「它」才是戰爭的主戰線
把「公權力」關進籠子後,誰在籠子外面?
最不能退讓者勝
反思「以戰止戰」
嚴防三個意識形態的出現
紅磡接通港島超興奮
國際都開放了
中國還在堅持甚麼?
「姜B現象」的社會思考
美元加息縮表有多可怕?
正撞向我們的「灰犀牛」
有關「武官治港」的權力思考
弄死你的 使他人更強大
核戰或「意外」爆發?
港府抗疫面對的「電車難題」
跳出西方中心思維
用「普京視角」看世界?
反戰浪潮的「中立」之惡
封城禁足下
有關「自由」的討論
如果你仍相信「普世價值」…
「反知識」將是香港之死因
切莫拋棄資本主義
望遠鏡
張翠容
大選背後的土耳其何去何從
張翠容
張翠容(Susanna)是香港獨立新聞工作者,亞洲著名的女戰地記者。過去多年,她走訪不少第三世界的國家,包括柬埔寨、科索沃、以色列及伊拉克,透過報導當地平民在烽火中生活的故事,鼓勵讀者張開眼睛、認識世界並自我反思。

張翠容認為記者要把志向及志趣融入工作中並要主動發掘不為人知的事。憑著二十多年採訪的經驗和新聞觸覺,她做過不少為人津津樂道的採訪,但對她來說最重要的是可以透過親身採訪,更緊貼世界及認識不同族裔的朋友。
未敢忘記 印尼黑色五月暴動廿五周年
蘇丹的暴風雨恐成代理戰爭
中美角力下的拉美再左轉
以神之名行惡之實
韓國異端教會惹關注
伊朗沙特復交 真正考驗在也門
被遺忘的阿勒頗帶出敘利亞悲歌
大地震震出土敘兩國人禍
以色列極端猶太教派崛起
以巴衝突升温
新法西斯時代響警鐘
非洲向工業軍國主義說不
可堪玩味的權力遊戲
馬來西亞的十字路口
關注氣候也關注人權:埃及的尷尬
從卓慧思起跌到新自由主義思考
英女王之死翻開殖民史:印度的經驗
伊朗的頭巾疑惑
烏克蘭核設施受襲
核災夢魘纏繞歐洲
石油戰的亂局
不跟歐盟跑的塞爾維亞
大選結果露玄機
以獨立解放之名
最大的殺手
芬蘭瑞典棄守中立 全球軍事化現危機
中澳角力下 太平洋翻起歷史悲劇
夢遊者:從一戰到俄烏的百日反思
G7vs金磚 巴西去向受關注
脆弱的和平:安倍修憲遺願衝擊日本社會
減排承諾是謊言
從德國返回煤電說起
金融成武器 瑞士銀行業響喪鐘
罩袍下的殘酷世界
柬埔寨: 從漁米之鄉到殺戳戰場
受背叛的烏克蘭
制裁如經濟戰爭
古巴力挺60年之謎
解開俄烏困局的鎖匙
哈薩克鎮暴背後的大國博奕
冷戰結束三十年
蘇俄瓦解前夕的內外交鋒
從阿富汗變天細看敏感的中亞
拉美的新門羅主義陷阱
從今屆諾貝爾文學獎反思殖民主義
一個謊言的災難
高不可攀的氣候正義
虛與實宇宙觀的挑戰
法外私人軍隊:美國的暴力世界
新冷戰下的熱戰 :
歐俄夾逢中的烏克蘭再起干戈?
塔利班的演變
哲古華拉之路走到盡頭?
突尼斯「政變」疑雲
新聞疲勞下的疫情
海地總統被殺之後
黑海風雲
新聞自由與阿桑奇案
委內瑞拉你還好嗎?
阿富汗的大國博奕
拜登的任務
困境中的巴西
默默的古巴醫療革命
東歐「土庫曼」
哭泣的土地
血汗產業鏈
切爾諾貝爾核災場訪後感
綠色復甦
烏克蘭分裂之痛
Asian Lives Matter
緬甸民主崎嶇路
不要把他們忘記
金錢世界
金錢一
投資首要考慮能否跑贏通脹
金錢一
相信要能夠做到「財務自由」才可以不用做金錢奴隸,參與國際投資巿場接近20年的半職投資者,主動和被動投資收入早已過正職人工,不用看老闆面色,視投資為Money Game,既可賺錢又視之為極有趣的金錢遊戲,喜從投資和經濟角度分析身處的「金錢世界」,其樂無窮。
美國人減房產股巿投資增持黃金的啟示
「零遺產」才是最佳理財?
分拆匯豐亞洲業務極具爭議
美債CDS狂飈 宜減持美元計價資產
快人一步的牛眼投資法
De-dollarization將成世界潮流
與市場「明燈」對着幹的投資方法
今年的四大投資趨勢--RICG
國進民退 中字股發威
聯合船塢倘能順利發展 助壓樓價留住香港人才
中國調低經濟增長目標未必是壞事
英法股巿創新高 或預示俄烏戰爭快終結
Richcession下投資民生股較穩陣
領展供股乃進可攻退可守
現金是王 企業可大手回購公司股票
Bitcoin大升反映巿場重新追逐風險
如何解讀「威人威威不是威」的投資部署?
風水看兔年股巿 全年波動微升較看好能源科技股
年頭趁低買「狗股」!
投資如練氣功 雖簡單要長期堅持
李嘉誠低價買地 樓巿或快見底?
今年股樓債皆跌 投資勿亂用槓桿
預期加息周期快完 可買長債ETF
加息放緩 可向科技股尋寶
降準後A股仍跌 救經濟不能單靠放水
堅持動態清零 實為備戰演習?
「窮爸爸」怕失業 「富爸爸」受惠裁員改善業績
加息對股巿不利影響呈邊際效用遞減
從首爾人踩人事件看「眾地莫企」的投資理論
孖展額現負增長 美股或近見底
伯南克獲經濟諾獎為重啟QE鋪路?
美狂加息推高美元如割韭菜
物極必反最終變攬炒
息口趨升 小心買樓容易供樓難
美長債息倘升至5厘
萬事俱休!
機構投資者現金水平20年新高 巿場似過度驚恐
英國已是日落中的帝國
鎊匯走勢如江河日下
除了要學股神眼光 也要學習他的持股耐性
金礦股派息追近公用股 可考慮持有
勿被「賣豬仔」事件嚇怕
東南亞投資潛力巨大
美議員最喜買Microsoft
股價長期跑贏大巿
佩洛西台海撥火
勢刺激美國軍事出口
西方人消費力減弱唯有碌爆咭
留意Visa與MasterCard入巿機會
港元弱只是套息非走資
巴斯做空港元 請放馬過來
安倍被刺
料弱日圓政策持續
銅博士似發出經濟衰退警號
投資宜減槓桿操作
投資要成功
須具相反理論思維
經濟衰退買必要消費股增防守力
人民幣偏軟不利港股
放水卻利內地股巿
美通脹或見頂
美元回軟利港股回穩
E-sports前景無限
可選啟德體育城建電競館
擁有話語權可癲倒黑白
評級構機標普股價大漲小回
美元強勢
不利香港經濟與港股
美孳息倒掛或衰退先兆
如何避重就輕去投資?
美國加息最「穩陣」投資
可買入低槓桿沽空日圓ETF
香港或接近群體免疫
國泰創今年新高可留意
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褪色
香港不能再食老本
戰事推升油價
滯脹風險增加苦了窮人
俄烏衝突 西方意在沛公
買軍工股ETF對沖戰爭風險
第五波疫情大爆發
香港有危亦有機
避險情緒升溫
留意高息公用股
冬奧顯國力
今年資金或西向東流
今年投資避用槓桿
宜回歸舊經濟股
Netflix大插反映增長股困局
港股多價值型股今年跑贏美股有因
巿場憧憬長實收購內地房企
小投資者可搭順風車吼內房股
尋找仍擁「人口紅利」
國家的投資機會
香港M2負增長
港股跑輸外圍有因
明年國家主席連任關鍵年
伺機買國企指數ETF
投資如選舉
最忌鬥氣不懂止蝕
內房債危機或過
可吸相關ETF
小心兩大避險指標
發出警號
全球使用社交媒體時間見頂
投資要搭上元宇宙順風車
尋找「共富」的投資機會
核電零碳排放重掀興建熱潮
鈾礦ETF或長升長有
投資有良心企業股票
回報或更好
是時候申請定息按揭
對沖加息風險
香港辣招稅無用
內地房產稅可遏抑樓價嗎?
大家要做好「通脹猛於虎」
心理準備!
誰是《魷魚遊戲》的規則制訂者?
中國鬧電荒
綠色能源尋寶
釋放孟晚舟
下一步是降低貿易關稅
「現金是王」的真正威力!
窮則變 變則通
食品價格上升
苦了窮人要想辦法對沖
比「共富」更有趣的財富革命
從《第一滴血》看美國的軟實力
政策巿下發掘
「雙循環」的投資機會
中國奧運健兒用外國運動品牌
反可刺激中國品牌力爭上游
從香港今屆奧運佳績
看投資的相反理論
水災可買內險股
賺了捐錢去救災
美債實質負孳息如在打劫中國
危機、危機,最重要是化危為機
打敗不了你的敵人
便成為它的一份子!
道高一呎魔高一丈的搵錢機會
越多人駡無良
越要買領展
石油大升有因
可買鈾礦股ETF
美如古羅馬帝國走向崩潰
應如何部署?
低成本高效益的打疫苗大抽獎
抽iBond:勿以利小而不為
買舖收租 不如買房託收息
離婚如何影響經濟?
從印度疫情看到的投資機會
分辨真假是投資基本功
活化資產的學問
如何投資Bitcoin才能真正賺大錢?
全球印銀紙 唔識投資死路一條
青創卓見
周卓然
突破創新之困:香港在大灣區中的角色
周卓然
周卓然是一位充滿活力的年輕金融專業人士,具有豐富的銀行管理經驗。他熱愛新事物、新科技,並勇於嘗試創新。周卓然曾在多國留學,憑藉國際視野和敢於追夢的精神,曾創立科技初創公司,為年輕人樹立了敢於追求理想的榜樣。

周卓然積極投身青年事務,一直致力推動青年政策及發展,現時擔任新民黨青年委員會主席。在這個專欄中,他將以輕鬆活潑的筆觸與大家分享關於青年創業、科技創新以及他自己在創業旅程中的見解和經歷,希望鼓勵更多年輕人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努力探索科技創新,開創新天地。
都市藝術森林
劉啟舜
今時今日 煮飯仔
劉啟舜
1968年生於香港,五歲時與家人移民加拿大,居住多倫多。因為熱愛藝術,所以他在大學時期選擇主修工商管理及藝術兩個學位,在90年代中期,大學畢業後,他決定回港發展。1995年回到香港後,他自己創業,與朋友從事時裝零售生意,建立時裝企業王國;其後想揮寫個人的藝術視野,於是他決心淡出商界,全身投入藝術創作中,為自己藝術發展打開一片新的天空。

早年於中環舉辦首次個展「好Q迫」,集結多年新舊作品,藉以色彩繽紛卡通 / 動畫手法展現香港本土文化,亦向對他影響深遠的卡通人物致意。另外於奧海城OC藝廊舉行「獅子山下仲有冇人?」畫展,大玩中西文化,將中國古典書籍、流行曲抽取出來的文字以及廣東話方言極具幽默感地展現於作品之中。今年3月剛於淺水灣Artspace K與歐陽乃沾、沈平、慧惠舉行最新聯展「仍然記得佢哋嗎?—藝術家筆下的香港老行業」。
今時今日 注意力
小時候 害人終害己
今時今日 年青人的潮流
今時今日
細佬發開口夢
今時今日
細佬上台表演
今時今日
家姐去行街
今時今日
小時候 我其中一個家姐
今時今日
衞生
今時今日
問題少男
今時今日
哥哥做功課
今時今日
媽媽好
今時今日
有衣食
今時今日
家庭樂
今時今日
望子成龍
今時今日
小強來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