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海外8級地震建築物倒塌
消防坍塌搜救專隊On Call 36小時

模擬海外8級地震建築物倒塌
 消防坍塌搜救專隊On Call 36小時 消防坍塌搜救專隊動用搜救犬協助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消防處坍塌搜救專隊由星期二(20日)早上9時起,進行代號「先行者」的36小時大型模擬境外地震救援訓練,是自部門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長時間模擬訓練。是次搜救操練更應用了兩項新技術,包括無人機技術和影像傳送系統,得以大大提高搜救效率。

這次「先行者」操練的背景設定為鄰近地區發生8級地震,消防及救護學院院長吳贊良指,坍塌搜救專隊隊員要在陌生環境及資源短缺下,自給自足地長時間執行搜救任務,並希望能透過36小時操練,提升隊員在現場制定搜救策略和長時間進行搜救工作的能力。是次操練更邀請了民眾安全服務隊和香港紅十字會的隊員參與,參與操練總人數為62人,其中操練共有32名傷者,分別由20個假人及12名真人扮演。操練地點位於消防及救護學院搭建的場地內部,為了達到逼真的效果,採用了坍塌的碎石和房屋,模擬真實的地震後建築物,包括住宅、行人天橋、學校、車房和汽車中心。

為了把握時間救援,處方參考聯合國國際搜救諮詢小組的測評,按中型授救隊的標準設定人員及裝備編定的最低要求。坍塌搜救專隊高級消防隊長李思元表示,除了培訓年輕的搜救犬及利用新型爆破工具作混凝土橫向爆破外,處方亦引入不少高科技裝備,如以大型旋翼無人機於搜救現場作快速偵測及進行即場直播,加快搜救效率。

引入無人機及直播系統

首先是無人機應用,可對現場情況快速偵查,以及用影像形式偵查災區的表面是否有傷者,並配合熱成像鏡頭進一步確定傷者位置;第2架無人機則可進行規劃飛行,隊員可利用其拍攝的相片,在電腦中用軟件製作地圖,並構建三維模型,整個過程需時僅約5分鐘,一改以往靠人力或搜救犬做大範圍搜索,能大大提高效率。

至於第2項新技術是Video Transmission System (影像傳送系統、VTS),可就搜救過程作現場直播,讓災場外指揮人員清晰看到現場實況,能更有效決定怎樣進行爆破。消防處及民安隊在是次操練中負責模擬災場搜尋及救援被困人員,並對倒塌的混凝土及金屬切割及爆破,以製造更大的空間拯救被困的傷者;香港紅十字會成員則負責對傷者進行緊急治療和心理疏導。

首先搭建模擬行動基地

李思元補充指在境外執行任務,需要隊員在陌生環境中自給自足,包括工具、食水、人手等資源,因此必須做好後勤支援工作,他介紹指當坍塌搜救專隊到達陌生災場後,會先搭建行動基地,作為所有行動的支援中心,以及隊員休息、飲食的處所;搜救隊員則以工作4小時、休息4小時的模式輪替,並食用脫水食物,同時備有發電機,為行動基地提供電力供應;現場也會設立工具區,用來存放執行搜救任務的工具,同時設有指揮區,討論分流及決定優先搜救災場哪一部份。

曾參與汶川大地震拯救

消防處自2009年起,成立由160名消防、救護及工程組3個部門組成的坍塌搜救專隊,隊員每月需到消防及救護學院參與坍塌搜救訓練,並且每年參與一次樓宇坍塌事故的複合搜救任務,於多個模擬真實場景持續操練36小時。除了負責本地的嚴重事故,亦會按保安局要求,參與境外鄰近地區的大型災難事故,例如曾協助處理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拯救行動。至於本港近年的安達臣道天秤倒塌事故、大埔公路巴士翻側事件、港鐵中環站列車相撞事故等,坍塌搜救專隊亦有出動救援。

處方指,由於場地限制,難以一次過派出整隊專隊人員作訓練,但之後會每年舉辦一次大型模擬36小時境外救援訓練,同時會派員到新加坡和澳洲接受最少10日的坍塌搜救訓練課程,確保人員每5年可進行一次演習,熟習執行長時間的任務。

編輯:CLO

閱讀更多:

孫玉菡:趕工非工業意外藉口有信心找出冧天秤意外真相

限制精進建築投標停用天秤政府:或從認可名冊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