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電子支付發展落後仍未普及
學者:支付平台不互通致做不起

1 年前
本港電子支付發展落後仍未普及
 學者:支付平台不互通致做不起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隨著內地與香港全面通關,訪港內地遊客大增,卻浮現出本港電子支付不夠普及的問題。因內地民眾習慣了使用電子支付,但光顧本港不少店舖卻不能用電子支付進行交易,令他們覺得不便。有學者指出,本港電子支付發展落後,是因為電子支付平台數量多致市場做不起來,並建議可直接引入內地已成熟的支付平台。

八達通推出時一度領先全球

香港電子支付技術曾一度領先全球,八達通在97年推出後,一直被其他國家參考,但此後這方面就幾乎沒進展。現在八達通與內地支付產品相比,缺少用戶間轉賬、大額支付、社群等功能。相反內地電子支付的普及對在全球領先位置,無論用餐、乘搭交通工具或其他大小金額交易幾乎都可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內地微信支付國際業務總裁李培庫表示,內地電子支付發展遙遙領先其他市場,未來會為香港引入在內地已成熟的行業解決方案。

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指出,其實特區政府鼓勵市場發展電子支付,並發很多牌照開通電子錢包,卻正因數量多致市場做不起來。他指出,電子錢包需要規模效應、網絡效應、商戶間互通,「若十多個錢包存在市場卻不能互通,那大家就直接都不用了」。

莊太量:做純支付平台很難發展起來

莊太量認為,現在若做純支付平台,香港市場小,很難發展起來,大可直接引入內地已成熟的支付平台。但他希望,香港可以推出有自身特色的電子交易平台,如在錢包加公用,買股票、買理財產品,換外幣等。

其實港人並不抗拒電子支付,莊太量認為,除長者對全電子化交易不能掌握外,香港的遊客比居民還多,有些國外的遊客來香港不用現金就無法支付。他又指,金融行業是金融為先,若移動平台不能增加交易量,對經濟增長沒用處,那增加電子支付方式就是沒用的。

記者:Kit

閱讀更多:

4月16日發放首期3000元消費券不得「轉會」用返上次支付工具

調查:本港金融科技人才短缺期望薪酬差距為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