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實施半年
醫管局:成果符合期望擬恆常化

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實施半年
 醫管局:成果符合期望擬恆常化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醫管局推出的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吸引10位來自廣東省三級醫院的醫生於今年4月來港交流,計劃至今實施近半年。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關慧敏表示,十位內地醫生來港的交流期大約是一年,這些醫生都來自廣東省的三甲醫院,大多是副主任醫師級別,目前在九龍中、九龍西和新界西的聯網醫院開展臨床工作,分別在心血管科、麻醉科、放射科、傳染科和呼吸內科。其中有5名醫生曾經是中央援港醫療隊成員。

關慧敏強調,交流計劃目的是深化兩地醫務人員的專業交流,提升醫療水平,更好地服務患者。她希望未來這項計劃能進一步擴大,對兩地的醫療產生更大的正面影響。她指計劃將交流恆常化,預料年底將會有第二批約100名的内地醫護人員來港。

本港醫生高度評價內地醫生

其中一位來港的醫生,是來自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匡煜坤,他目前在瑪嘉烈醫院擔任內科及老人科副顧問醫生。匡煜坤指想借這次機會,與香港醫生交流,將比較先進的系統和技術帶回內地。

進入香港的醫療體系並不容易。匡煜坤需要學習使用醫管局的臨床醫療資訊管理系統,以及用英語紀錄患者病情。在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副部門主管楊耀昌醫生的指導下,匡煜坤在兩個月內就成功融入並掌握香港公立醫院的運作模式。

楊耀昌指為了幫助內地同事適應,初期會與同部門的同事一起巡房、專科門診,也會一起做病人檢查,比如抽肺積水、超聲波、抽肺組織,還有支氣管的內窺鏡檢查。

匡煜坤認為香港的醫療體系更完整和規範,「我要安排一位病人的後續服務,實際上都會有工作人員和官員來跟進,但在內地需要醫生自己來做,例如安排病人多久後回診」。楊耀昌也對匡煜坤及其他內地醫生給予高度評價,「他們都很有經驗,與病人溝通非常好,也看到病人都很贊賞他們」。

記者:Kit

閱讀更多:

醫管局重推海外培訓資助計劃全額資助負笈英國學放射診斷

醫管局正探討讓病人可選擇到社區藥房取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