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預計未來一周
確診個案回落至1萬宗

袁國勇:預計未來一周
 確診個案回落至1萬宗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按醫管局及公務員感染人數推算,相信本港感染新冠病毒數字,多數在150萬至400萬人之間,估計可能至少有5分1人口大約250萬人已受感染。

袁國勇表示,政府指公務員及醫管局約五分之一員工受感染,有關員工分布18區,認為數字有代表性,相信本港最少有約150萬人受感染,而港大團隊數學模型推算則已近400萬人,他相信實際數字在兩者之間。

不排除有第6波疫情

他預計,在堅守距離措施下,未來一星期確診個案可回落至約1萬宗,幾個星期後可降至3位數,但強調如果市民鬆懈,一旦發生超級傳播,今波疫情會再次反彈,長遠而言亦不排除有第6波疫情,或出現其他變種病毒,袁國勇認為,現時最重要是每個人都接種疫苗,包括長者和兒童,應盡快打針,同時應該選擇接種復必泰,因為對Omicron變種病毒的防禦性較好,如果已接種兩針,應盡快打第三針。他提醒現時每日有萬多宗個案,只要有一個超級傳播,情況可以很快反彈,長遠病毒亦可能會再變種而出現第六波。袁國勇又說,如果本港有95%市民接種疫苗,或感染後獲得免疫,推算有6萬多名65歲以上長者未有抗體,一旦出現第6波疫情,平均每間醫院每日會有60多名長者入院,認為公共醫療體系可以應付。

疫苗通行證進一步推展至公共交通工具

他又呼籲巿民繼續遵守社交距離措施,加上接種疫苗,相信疫情可拾級而落,由現時每日萬多宗,過一星期或能跌破一萬宗,再過數星期逐步回落至跌穿一千宗,甚至再降至一百宗左右,屆時情況就會較好。他建議,把疫苗通行證進一步推展至公共交通工具,認為只要市民接種疫苗,確診及死亡個案減少,可以放寬食肆等營運限制,健身中心等亦可以重開。他表示,本港現時可以恢復國際航班來港,認為輸入風險比現時的社區風險低,影響是微不足道,又認為應容許確診醫護人員無需隔離,可以繼續工作照顧確診患者。

全民檢測仍會有漏網之魚

袁國勇指,在確診個案回落時推行全民檢測,可以協助清零,但認為並非現時最重要的考慮,亦不一定要做,要視乎有沒有足夠的配套設施等,又指就算推行全民檢測都一定有漏網之魚,若發生超級傳播,仍然會出現大爆發,只會浪費檢測的200億元及令市民失望,認為政府要審慎考慮。

袁國勇又指,消滅病毒是很艱難,甚至不會發生,病毒會一直變種,未來可能要每年接種疫苗,但接種疫苗後,即使感染後病徵亦輕微,是否清零已經不重要。他預計到今年7月,夏天來臨,疫情基本上會結束,到時要應對後疫苗浪,仍然會有市民感染,但可以稍微回到正常生活。袁國勇指,社會現時要準備第6波疫情。他認為疫情的發展是一早可以預料,但今波疫情政府在執行措施的工作太慢,眼白白犧牲5000多條性命,建議在疫情結束後,建立紀念碑紀念事件。 

大量核酸測試不再重要 死亡及入院數字更重要

袁國勇表示,現時新冠病毒的檢測應以快速抗原測試為主,因為核酸測試敏感,部分病人確診半年後仍然會呈陽性,認為大量核酸測試已經不再重要,而死亡及入院數字則更為重要。袁國勇表示,現時已經與過往圍堵政策時候不同,而是處於需要紓緩的狀態,又認為確診人士只要家居環境許可,可以留在家中,比「捉人」到隔離設施更好。當局亦應分清哪些病人死於新冠病毒,還是帶病毒死亡,以減少公眾恐慌。

他提到,現時有兩款新冠口服藥物,有效減少長者重症,但接種疫苗仍然是最重要,重申疫苗能夠保護感染及重症,如果有95%人接種,全港130萬名長者會有6萬多人,在不同時段到全港急症室,是本港能夠承受。如果接種數字越低,風險將越大。他又說,疫苗通行證並非為懲罰未接種人士,而是要保護他們,因為未接種感染可導致死亡,認為所有處所,包括交通工具應全面推行。

編輯:Yuen

 

閱讀更多:

袁國勇:長者已過最佳打針時機 擔心院友死亡人數會很高

袁國勇、裴偉士獲內地生命科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