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機不離手影響心理健康
街訪香港年輕人玩手機「實況」

研究:機不離手影響心理健康
 街訪香港年輕人玩手機「實況」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現代人機不可失、機不離手,經常恐懼會遺失手機,而身體總像與手機合而為一不可或缺,以上種種都像是都市病般日益嚴重。縱然智能手機為大眾帶來很多的方便、娛樂,隨時隨地獲得資訊以及與外界保持聯繫,不過有利必有弊,根據非牟利研究機構Sapien實驗室一項令人震驚的新研究表明,藉著社會隔離增加,越益更加「依賴」使用智能手機,而年輕一代的心理健康狀況亦同時出現了下降趨勢!

悅傳媒小編為此落區街訪,一探香港年輕人玩手機「實況」。有受訪者直言最長試過一日玩手機11小時,甚至連溫習的時候也要回覆訊息,有人亦試過「玩出」紅眼症來!

欠面對面社交 或感與社會脫節

數據顯示出現在人們平均每天花7-10小時上網。實驗室的首席科學家塔拉-蒂亞格拉揚博士表示:「這使得人們幾乎沒有時間進行面對面的社交活動。在互聯網出現之前,當一個人18歲時,我們估計他們可能已經花了15000到25000個小時與同齡人和家人進行互動。」

但是,互聯網時代很可能將這一範圍減少到1500到5000小時之間。蒂亞格拉揚博士指出,社會互動教曉人們如何閱讀面部表情、身體語言、身體接觸、適當的情緒反應和解決衝突,這些生活技能對社會情感發展至關重要。她說,如果沒有這些技能,人們會感到與社會脫節,並可能懷有自殺的想法。

年輕人精神健康下降更厲害

報告顯示出這種下降趨勢,在獲得調研數據的34個國家中是一致的,而且在疫情期間,每個年輕年齡組別人士的精神健康狀況下降得更加厲害。

影響著大多數18-24歲年齡層人士的症狀,與老年人的症狀相比明顯放大或惡化的,當中包括:強迫性、奇怪或不想要的想法;自我形象、自我價值和信心問題;脫離現實的感覺;與他人的關係;自殺的想法;恐懼和焦慮;以及悲傷、痛苦或無望的感覺。

這些症狀指出了報告中所說的「社會自我」的下降,這是衡量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和如何形成關係的一個標準。蒂亞格拉揚道出:「這突出了社會隔離和數碼互動以犧牲個人社交為代價的挑戰規模和性質。」

編輯:CY Lau、Sun

閱讀更多:

泰國少女手機不離手玩到入睡 充電長握在手 睡夢中觸電身亡

牛津研究終結家長迷思 指常用手機不會引發腦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