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基金」
融入國家「雙循環」大局

  • 大灣區
7 個 月前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習近平總書記提過:「只有立足自身,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才能任由國際風雲變幻,始終充滿朝氣生存和發展下去。」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強化國家「大循環」的主導作用新民黨早前(8月17日)向行政長官提交2023年施政報告建議,當中提到建議政府增設「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基金」,以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發展,讓香港加快融入國家「雙循環」。

那麼,甚麼是「雙循環」大局?「雙循環」是中央於2020年5月首次提出的概念,指的構建國內、國際兩個循環相互交疊,以加快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第一個循環是指擴大內需(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同時增加國內的供應(supply)。當中通過增強國內技術和產業升級、完善國內產業鏈建設、糾正資源要素失衡錯配等,做到國內消化的大循環。說白點即是提高國家自身產業創新的能力,做到不完全依賴國外的市場,以免經濟發展受制於人。不過,即使國家提倡擴大內需,但並不是指國家的消費與供應市場完全封閉。第二個循環是指國際循環,指的是仍然保持對外開放,通過對外投資,同時吸引外資,讓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做到「走出去」、「引進來」。

「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充分發揮聯通內外的作用。香港作為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跳板其「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始終不變。香港有幸參與建設大灣區的發展,不但要深化粵港澳合作,推動大灣區經濟協同發展,更要發揮三地互補的優勢,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城市。

特區政府早前提出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明確指示香港創科未來發展方向,當中包括完善創科生態圈,推進香港「新型工業化」、深化與內地創科合作等的發展方向與策略。不過,現時香港在大灣區建設中仍處於起步階段,而且,在香港開發新產業往往面對發展成本高昂、配套不足、土地供應滯後等短板。

故此,新民黨建議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合作,共同設立「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基金」,讓香港發揮所長,更好地配合國家發展方向。這項建議是從已有的約四億外匯基金資產中,撥出200億與廣東省政府共同投資大灣區內有潛力的產業項目。這不僅強化和支援《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內的重點策略,同時協助為減低上述所及短板帶來的挑戰。

設立「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基金」將為香港以及其他灣區城市帶來優勢。第一、設立基金將可協助大灣區內各地方政府提高其經濟總量,並且讓特區政府能夠深度參與高質量發展,分享國家發展紅利;第二、建議將可讓香港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借「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探索和匯集海內外的資金,有份參與國家高品質發展的路徑,優化大灣區產業鏈生態; 第三、建議中可結合「有為政府」與「市場力量」,以香港作為平台或跳板,吸引資金投資大灣區; 第四、當香港成為項目落戶大灣區資金鏈一部分,將能以此為契機,在土地供應跟上節奏後,將相關產業引進新田科技城及北部都會區;及第五、建議將可改善現時香港創科集中於基礎科研的情況,通過引入實質產業,提高本地生產總值,為香港的經濟注入動力。

黎棟國(立法會議員、新民黨常務副主席) - 2023年8月31日